我個人認為,學生的思想教育,應該從小學抓起。回想我當年上小學時,對兩門課很感興趣,一門叫作公民或者修身,一門叫作鄉土。後一門專講本地的山川、人物、風土、人情。近在眼前,學生聽起來很有趣,很願意聽。講愛國從愛鄉開始,是一個好辦法。
至於公民這一門課,則講的都是極簡單的處世做人的道理,比如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講真話,不說謊話,幹好事,不做壞事,講公德,不能自私,幫助別人,不坑害別人;要謙虛,不能驕傲等,都是些平常的倫理規範。聽說現在教小學生也先講唯心與唯物,存在與意識,物質與精神,小學生莫名其妙,隻能硬背。這能收到什麼效果呢?顯而易見,什麼好效果也是收不到的。到了中學和大學,依然是這一套,結果就是我在上麵說到的師生兩難。現在全國都在談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足見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注意。這無疑是一個好現象,但我總覺得,空談無補於實際,當務之急是采取適當的行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我對未來教育的希望,當然不止這兩點。但限於目前的時間,我隻能先提出這兩點來,供有關人士,特別是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參考,一得之愚,也許還有可取之處吧。
1999年2月21日
我個人認為,學生的思想教育,應該從小學抓起。回想我當年上小學時,對兩門課很感興趣,一門叫作公民或者修身,一門叫作鄉土。後一門專講本地的山川、人物、風土、人情。近在眼前,學生聽起來很有趣,很願意聽。講愛國從愛鄉開始,是一個好辦法。
至於公民這一門課,則講的都是極簡單的處世做人的道理,比如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講真話,不說謊話,幹好事,不做壞事,講公德,不能自私,幫助別人,不坑害別人;要謙虛,不能驕傲等,都是些平常的倫理規範。聽說現在教小學生也先講唯心與唯物,存在與意識,物質與精神,小學生莫名其妙,隻能硬背。這能收到什麼效果呢?顯而易見,什麼好效果也是收不到的。到了中學和大學,依然是這一套,結果就是我在上麵說到的師生兩難。現在全國都在談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足見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注意。這無疑是一個好現象,但我總覺得,空談無補於實際,當務之急是采取適當的行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我對未來教育的希望,當然不止這兩點。但限於目前的時間,我隻能先提出這兩點來,供有關人士,特別是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參考,一得之愚,也許還有可取之處吧。
1999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