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要實行無產階級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共產黨來說,這十一條政綱是退到牆角了,已退無可退,再退,隻有解散共產黨了。7月4日,中共中央舉行常委擴大會議,“反動到來時如何保存農村革命力量”的問題,終於擺到了桌麵上。陳獨秀提出國民革命軍各軍招兵時,農民協會的會員和自衛武裝可應征加入。而蔡和森、毛澤東都主張“上山”。他們已經明白,槍杆子對共產黨來說,實在太重要了,今天不保存武力,明天一到事變,即無辦法。上山可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陳獨秀這個五四知識分子,現在也同意上山了。
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改組中央常務委員會,並接受鮑羅廷的提議,由張國燾、張太雷、李維漢、李立三、周恩來組成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陳獨秀不再主持和參加中央領導工作。
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到了。長夏惟消一局棋,但這局棋陳獨秀下得好艱難。在這種環境下,他亦自知無法工作了,“國際一麵要我們執行自己的政策,一麵又不許我們退出國民黨,實在沒有出路,我實在不能繼續工作”,遂長歎一聲,向中央提出辭呈。這位五四時代的急先鋒,被同誌稱為“老頭子”的中共大家長,帶著一腔忿忿不平,謝幕退場。當他孤獨地佇立在長江岸邊,遠望茫茫大江,浩浩乎不知所往,想千古風流人物,盡被風吹浪打去,一時百感交集,萬緒回腸,口誦一詩,抒發出內心的悲憤之情:
美滿的呀,美滿的人間,
已經變成了苦悶的囚牢!
我的靈魂飛上了九霄,
俯瞰人間的群眾顛沛如濤;
宛如被射了雙翼的群雁,
垂死的哀鳴,血淚滔滔。
在這個燃燒的夏天,中共臨時中央忙著開會討論挽救時局辦法,決定在張發奎部隊中發動軍事暴動,在湘、鄂、贛、粵等省舉行秋收暴動。
被射了雙翼的雁群,依然要振翅高飛。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7月13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政局宣言》,宣布撤回參加國民政府的中共黨人,但“凡此一切革命工作,中國共產黨都要和國民黨黨員群眾一切真正革命分子,共同去實行——因此共產黨員決無理由可以退出國民黨,或者甚至於拋棄與國民黨合作的政策。”
7月14日,共產國際執委會發表《關於中國革命當前形勢的決議》,指出“武漢政府已成為反革命勢力”。要求中共黨人毫不遲疑地退出武漢政府,以示抗議。但不退出國民黨,盡管國民黨上層即將發動清共,也要留在國民黨內,與國民黨基層建立密切聯係,發動基層抗議國民黨中央,要求撤換國民黨現領導。
國共關係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可以說,是兩黨的性質決定的,也是一開始所采取的合作形式決定的,因緣際會,水到渠成,不是哪一個人可以改變,每個人都被這股浩浩蕩蕩的大潮推動著往前走,身不由己。人們常批評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投降主義,斷送了大革命,但揆諸事實,他已經在他可能的範圍內,做得非常出色了,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得比他更好了。
中共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必須服從國際的領導,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前提。如果中共沒有加入共產國際,完全獨立自主,不必事事秉承國際旨意,是否可以開創更大的局麵?這是一個無人可以回答的問題,因為曆史沒有如果。同樣地,如果沒有蘇聯與共產國際的插手,如果孫文當初不是聯俄,而是聯日、聯德,中國還會不會有大革命的出現?這也是無人可以回答的。
然而,1927年的國民黨,已不是草莽時代的興中會、同盟會,而是一個準備在全國執政的政黨,這是客觀現實。不妨從這樣一個角度去思考,當一個執政黨,麵對社會秩序長期失控混亂,工商業瀕臨崩潰,法治蕩然,民眾團體變成第二政府,取代政府管治職能時,它可以有什麼樣的選擇?是支持?是放任?還是製止?如果是支持,為什麼要支持?怎麼支持?想達到一個什麼目標?如果是製止,又如何製止?有哪些可行的製止方法,收效最快,陣痛最小?凡此種種,都是對國民黨政治智慧的嚴重考驗。
現在,國民黨打算用最決絕的方法去製止。
7月14日晚,武漢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召開秘密會議。汪精衛正式提出“分共”,並擬定了《統一本黨政策案》和《統一本黨政策決議案》,其要點為:一、凡列名國民黨員,在各級黨部,各級政府和國民革命軍中任職者,應自即日起,聲明脫離共產黨,否則一律停止職務;二、共產黨員不得以國民黨名義作共產黨的工作;三、國民黨員未經中央許可,不得加入他黨,違反者以叛黨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