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避免成為不上不下的“雞肋”(1 / 2)

第一章 避免成為不上不下的“雞肋”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平時看似重要,事事都離不開他,實則事事做不好。在公司,如果形容某個人是“雞肋”,往往表明這個人有能力但卻沒有發揮出來,能做事,卻總是做不好。用“雞肋”來形容某些渾渾噩噩、屍位素餐的平庸中層真是再合適不過了,身為中層管理者的公司中堅,我們尤其要警惕自己成為“雞肋”這樣的尷尬角色,既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也要肯賣力,百分百投入,為公司創造可見的價值。

如果自己的勤懇投入能夠收獲預期的價值,就說明你的能力得到了發揮,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員。但是,若你找錯方向,價值便無法得到體現,即便你貌似投入地工作,也會給人留下“總是忙中出錯”的印象,成為公司的“雞肋”角色也就在所難免。

公司裏的“雞肋”,分為顯形與隱形兩種。前者就像沒油的汽車泊在路邊,一眼就能看到,後者卻像是綿羊闖進了山羊群,不細細觀察難以發現。

顯性“雞肋”總是很積極,事事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可總是勞而不獲,撞牆而歸,成功的時候少,失敗的時候多。這樣的人是勞模,最需要一個有管理經驗的上司來帶著他,如果讓這樣的人做中層,那是一定會失敗的。試想,他連自己都管不好,都不能讓自己去做正確的事,又怎麼可能管理得好一個團隊,把整個部門帶到正確的道路上去呢?如果一個中層管理者成為了顯形“雞肋”,就意味著他的晉升機會微乎其微,成為企業中堅力量的機會更是不存在的。這樣的中層實際上很可悲,作為一個值得尊敬的工作狂,卻有著讓人惋惜的低效率。

但對公司來說,隱形“雞肋”最危險,他們很有能力,是可以承擔重任的人,有著不錯的培養潛質。但是他們自律性極差,沒有歸屬感,思想開小差,身體常偷懶,從來不會對一件事情投入全部。在公司,他們從不出風頭,也不會讓你抓到錯誤的把柄,可總是讓你感覺到他們是在混日子,工作的目標隻是為了每月領取那些不菲的薪水,缺乏幹勁和理想,當然也不會有忠誠和激情。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開始缺乏工作的興趣和激情,隻是做好本職工作混日子的話,那你千萬要小心了,因為你已經有了成為隱形“雞肋”的跡象,而且已經失去了立足中層,向企業中堅邁進的動力。

美國有一位業務經理,為公司工作了五年之後,雖說不上出類拔萃,但也絕對稱得上中規中矩。突然有一天,他的上司叫他到辦公室,告訴他說:“你被解雇了,現在你可以去財務部領薪水,下周一就不用再來上班了。”

這位業務經理大惑不解:“我從不遲到,也從不無故早退,沒有一件事有疏漏,業績也在及格線之上。還有那麼多人的業績比不上我呢,為什麼偏偏解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