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刀槍不入之謎(3 / 3)

盡管有著如此濃厚的神秘文化的基礎,但是如果沒有甲午戰爭後中國近乎絕望的情勢,也不會出現這種朝野皆狂的錯亂局麵。從義和團身上,滿族王公和很大一部分士大夫似乎看到了某種能夠抗衡西方力量的東西,從精神上的民心士氣,到靈界的“刀槍不入”。這一部分士大夫其實是處於落後和先進之間的狀態,他們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走向。此時的他們對於“刀槍不入”其實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因為既然已經不願意或者說不能在維新變法中獲取抗衡西方的力量,他們所能依賴的,也隻有這些“下九流”了,他們實在是太想把洋人趕出去了,幾乎到了病急亂投醫的程度。中國人受洋人侵略、被洋人欺負,這是中國上層下層共同的感覺,沒有上層的摻和,老百姓當然也會鬧“刀槍不入”,但鬧到舉國若狂的份上,卻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在義和團之前和之後,“不安分”的農民都在玩這種把戲,前麵有各種教門起義,後麵有紅槍會和神兵,有點現代史常識的都知道,紅槍會和神兵,喊著“刀槍不入”,抵抗過北洋軍閥、日本鬼子、國民黨甚至共產黨。然而,士大夫的鼓勵,卻使得“安分”的老百姓也加倍地如癡若狂,因為從骨子裏,老百姓還是相信那些“知書達理”的讀書人的。

在西方人當時的記錄中,真正給他們的大兵造成損失和麻煩的,還是清朝掌握洋槍洋炮的正規軍,在那部分起了作用的義和團的抵抗中,也依然是拳民們收羅來的洋槍,那些隨身的武藝和勇敢精神。“刀槍不入”的神術,除了在戰前會起到點宣傳表演鼓舞人心的用處外,在戰時幾乎是一無用處,甚至還可能起反作用,讓人連應有的勇氣也喪失掉了。舉一個例子來說,當時北京西什庫教堂隻有幾十個洋兵,又沒有連發武器,幾萬義和團將它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攻了幾個月,就是攻不進去。如果在場的義和團真的拿出點不怕死的勁頭來,一擁也就擁進去了,最多犧牲幾十位好漢罷了,後人編義和團的曆史,至少又能添上個“某某大捷”。

八國聯軍洋槍洋炮的轟擊,把義和團運動和它的“刀槍不入”一塊淹沒在了血泊裏,從此以後,至少士大夫最後一點抱殘守缺的傳統依戀被掃掉了,無論上層還是下層的士人,很少有人再會相信人的肚皮會扛住洋人的洋槍。似乎可悲的是,在安分的老百姓中竟然也開始流行恐洋病,以至於到了這種程度,20世紀20年代,流氓出身的軍閥張宗昌,收羅了一群白俄兵,每次開戰,隻要高大而且金發藍眼的白俄一衝鋒,對方就會如鳥獸散。我們的曆史學家每每熱衷於引用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的那句說瓜分中國實屬下策的“名言”,來說明義和團的巨大功業。其實,在那個時候,西方人對中國人說了很多很多的話,其中最多的其實是悲憐中國人的愚昧。從那以後,一些傳教士們開始了一輪又一輪在中國興辦教育的熱潮,其痕跡現在依然能夠看得見,可惜,人們不願意正視這些。

一百多年過去了,國人畢竟聰明了許多,在今天盡管一千有“功夫”的人推陳出新,敢說能讓導彈改變軌跡,使物質改變分子結構,甚至把地球給毀了,但再也沒有人自稱可以“刀槍不入”了,更不用說當眾演示當場試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