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牛奶對健康的危害(5)(1 / 1)

缺鐵在尚未引起貧血的無貧血缺鐵期即可引起嬰幼兒行為損害,並對智能發育產生影響。患兒心智發育指數和運動發育指數均低於正常兒,行為發育亦落後,出現反應遲鈍、對周圍環境失去興趣、倦怠、語言發育落後等。患兒手的靈活度、身體平衡度和跳躍功能等均落後於正常兒,腦地形圖顯示大腦發育落後於正常兒。此外,缺鐵還可使鐵蛋白合成低下。鐵蛋白有抵禦細菌、病毒侵犯人體的功能,因而缺鐵還可使人極易生病、抵抗力低下。

100毫升牛奶中鐵的含量僅10~90毫克,隻相當於人奶含鐵量的33%,且人奶中鐵易吸收,牛奶中的鐵不易吸收,人奶中鐵的吸收率可達50%,而牛奶中鐵的吸收率僅為10%。正因為如此,有的專家提出對嬰幼兒用牛奶喂養要注意鐵的強化。也許有人會說,既然牛奶中缺少這類物質,我們把其加入不就解決問題了嗎?事情並非如此簡單。須知道牛奶中不僅有些人體必需的物質含量低,還有些需和不需的物質含量高,例如牛奶中鈣、磷、鉀含量均高,而這些礦物質均可使胃內容物呈弱堿性,而鐵恰恰在酸性環境中易於吸收(缺少胃酸者易造成缺鐵性貧血)。牛奶中磷含量也高,人奶中鈣、磷之比為2∶1,牛奶鈣、磷之比為1.5∶1,磷還可與鐵結合成難溶性物質,這樣將更會影響鐵的吸收。此外,牛奶中鈣含量高,鎂含量低,而鈣和鎂共同發生作用的比例為2∶1,隻有這樣身體才能吸收,並才能維護心、腦健康;而牛奶鈣與鎂的比例為10∶1,這樣反而使鈣難以吸收,影響健康。僅此幾點,就可見生命現象之微妙,與人為改變之難!真是"剪不斷,理還亂"。至於飲奶有礙人的大腦發育,日本的學者也早有認識。如在日本鈴木素子先生所著的《超級減肥》一書中就有題為"孩子的大腦遲鈍是飲食的過咎"章節。其中指出由於父母給予孩子錯誤的飲食(主要指牛奶),使得孩子身體和大腦發育變得不正常。並且指出牛奶是高蛋白、高脂肪,因此它不是好東西。其原因是因為推動大腦運作的並不是蛋白質或脂肪,而是碳水化合物。世界著名的早期教育家七田真先生在其《從胎內開始的育兒》一書中指出:"牛奶不僅會對身體,並且還會對大腦起到壞的影響。生下來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閉,或是不會說話,大部分來自於這樣的原因:懷孕中的母親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而拚命地喝牛奶。對於那些因孩子生下來就是弱智,或是自閉症,不會說話而到我這兒來谘詢的母親們,我一定會向她們了解懷孕中的飲食情況。當我問到牛奶的時候,幾乎無一例外地得到這樣的回答:-為了胎兒獲得良好的發育,每天都在喝四五瓶牛奶-"日本東北福祉大學河添幫俊教授在其《腦殘者的道路》一書中指出:"在孩子成長之路上,最初的最大障礙就是奶粉和電視。"書中寫道:"到我們東北福祉大學研究生院來谘詢的數百名腦障礙兒中,有超過80%的孩子是被奶粉保育的……"因而日本學者指出:牛奶對人體的損害應該是確信無疑的。特別對於年幼的孩子,他們的身心還沒有發育完全,大腦的功能還沒有生長完好,一旦受到傷害,便很可能是無法逆轉的,從而造成終身的缺陷。日本如此,我看中國兒童中患所謂多動、自閉的也不少。牛奶如此殃及下一代,還不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