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家商行推出“官員禮品”,一邊說,凡官員定購,有折扣,級別越高,折扣越大;一邊又說,這種“官員禮品”就是送禮公關用的,據說,還可以防止送禮腐敗。顯然,商行的話,除了最後一句之外,基本上都是真的。如果有高級別的官員來買,具有廣告效應,當然要打折,但所謂的官員禮品,基本上不是供官員們購買的,而是供有需要的人們,買了送給官員的。

我記得,在2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專門為給官員送禮而生產的產品,比如煙和酒,所謂極品煙、極品酒,或者是特供煙、特供酒,一條煙幾千甚至上萬元的都有,老百姓買不起,當官的也不買,但銷路卻相當的好,總有人會買了當作手榴彈和炸藥包,去炸開有關領導的大門。

曾經一度繁榮的大書市場,其實也是“官員禮品”的產物,很多外表光鮮、裝潢精美、成套的大部頭,都是送彳L用的;大書的升級,是黃金書,或者錢幣書,書頁是用黃金做的,書頁裏貼著貨真價實的各國貨幣,一打聽,這些書都是專門為送禮而定做的。專門製作這玩意的人告訴我,現在給當官的送禮,直接送錢太張楊,也太紮眼,送書是件雅事,裏麵又是黃金,被送的人喜歡。

其實,古董字畫市場的繁榮,跟“官員禮品”也多少有點關係,據說,某些有相當層級而且以知識分子自命的官員,送錢送物甚至送女人已經不行了,得送古董送字畫。一來二去,這個市場就被炒起來了。

專門的官員禮品市場,跟其他市場一樣,也有大量的假貨,極品煙酒摻假自不消說,一不留神,送禮人或者被送的,就被人蒙了。好在眼下送煙送酒,多半醉翁之意不在煙酒,在乎的是裏麵的現金或者銀行卡,隻有這些假煙假酒送到專門收購這些玩意的雜貨店,才能露餡。所謂的金書,有的其實也是假貨,僅僅一層金箔而已,但一本書卻賣上萬元。某些特別有辦法的人,製作的古典經典類大書,甚至被高級官員當作送給外國人的禮物,其實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別的不說,錯別字就一堆。至於古董和字畫,即便成了官員禮品,假的也特別多,反正送禮的和收禮的都一竅不通,正好便宜了騸子,眾多貪官財產被沒收的時候,稍微明白一點的人,發現他們收藏的字畫和古董,都是明晃晃的西貝貨。

官禮、官禮市場乃至官禮的假貨市場,其存在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巨大的公關送禮需要。中國是禮儀之邦,請客送禮,人情往來,在所難免,但給官員送禮,多半具有特殊意義。

從古至今,涉及官員的送禮收禮,往往是行賄受賄的代名詞,所有人都明白。但是,當官的不打送禮的,也是古來的格言。極少數清官的潔身自好,擋不住滾滾而來的貪官以及不清的官發自內心地喜歡彳L物。恰好,官員手裏偏就有讓人不得不送禮的由頭——權力。都說權錢交易,其實不對,實際上是杈力效用的出賣。賣效用,不等於賣印把子一次性消費,賣了一次還能賣,隻要大權在握,不愁沒有“官員禮品”滾滾而來,自然,官員禮品市場也就應運而生。因為商家從來都是絕頂聰明的,隻要有商機,他們就會製造市場。

據報道,南京的有關部門,已經去查這家商行了,但查了商行,管不住官員愛禮送禮,還是關不了宮員禮品市場。

單位倫理的禁忌

北京首位因維權被炒的工會主席唐曉東,終審敗訴。(據《新京報》2008年12月22日)眼見得這位工會主席的一係列遭遇,根子就在於替工人出頭維權,各方博弈的結果,“出頭的椽子先爛”,讓懲罰落到了這位打了幾年官司的人身上。

終審法院的判決,按道理也沒有錯,因為唐曉東的被開除,直接原因不是此前的維權,而是維權後複職的“嚴重失職”,但是為什麼偏偏唐曉東在複職後不久就“嚴重失職”,企業有無涉嫌報複,說不清道不白。

對唐曉東來說,更加嚴重的問題是,鑒於先前維權的經曆,很可能不會有公司接納他,收拾行李準備找工作的他,前程大為不妙。

公民維權之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單位層麵上存在一種不成文的禁忌,那就是但凡“內部人”出頭,照例會遭遇嚴酷的對待。假如有人自己遭遇不公平待遇,自己為自己維權,哪怕一哭二鬧三上吊,單位的領導都可以理解,雖然多數情況也無法解決,但隻要不鬧得太大,多半不會遭到嚴重的打擊報複,有時候,如果恰好成本不髙,時機適當,加上領導心情不錯,還可能真的給你解決了。

如果有外麵的人插手維權,記者、律師、NGO組織什麼的,領導也很頭痛,但外麵的人遏製起來難度比較大,所以盡管頭痛,也往往無可奈何。

一般來講,單位領導最討厭也最痛恨的是內部不相千的人出頭說話,就像唐曉東這樣,當年有些工人未簽勞動合同,沒給加班費,在企業領導看來,幹卿底事,要你這個工會主席出頭?而且還把事情鬧到外麵都知道,不僅讓企業損失了錢,而且損失了麵子。這種事,無論哪個單位、企業事業,領導都煩,煩透了。單位有單位的倫理,這是一個研究企業文化的人都知道但卻不能點破的事實。在所謂單位倫理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不能容忍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