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較為上檔次的餐館,由於經營的需要,經常要到原料的原產地進行采購,如山珍海味、菌類和野味。為了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一般到外埠采購的機會較多。尤其是大宗的進貨,在選擇上既直觀又可防止假冒,價格上也可便宜。這種定期地外出進貨,也是采購員的一種采購方式。這就必須要求采購人員有分辨和識別原材料的能力和知識,不但要保證原材料的質地,還要了解其出成率的多少。
(二)采購的時間與采購的地點相結合
研究采購的時間和地點,就等於研究采購的價格。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規律可循。就市場行情來看,一般早上一手批發的禽、魚、肉、蛋、蔬菜等價格較便宜,上午價格最高,下午價格比上午又稍低一些。因此,在早上采購時機最好。一個地區銷售市場較多,銷售價格也不相同,采購中就要隨時了解和掌握不同市場的價格行情。隻要研究和把握好采購的時間和地點,使其有機結合起來,一年可降低餐飲經營成本5%以上。
(三)貨比三家與討價還價相結合
在采購中,同等產品要多詢問幾家,做以質量和價格比較。並且要掌握銷售者報價有虛頭的售貨心理,展開討價還價,把價格降到雙方基本都能接受為止。這將對降低餐飲經營成本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固定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
為了確保食品的質量和采購的穩定性,可在市場固定采購點,但要靈活不可絕對化。如固定點的質量、價格不如其它市場的,那麼就不去固定點采購,與分散市場采購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嚴把采購的質量和價格關。
(五)定時進貨與臨時進貨相結合
一般有經驗的采購人員,在定時進貨問題上分兩部進行:一是對可能提前進貨的原料如幹貨(魚肚、粉絲、澱粉等)、調味品(番茄醬、幹辣椒、白糖等)、煙、酒及備用物品,應在防止過分積壓或脫銷的情況下,適當提前進貨保證庫存量。二是保證當日企業各部門所需物品。為保證廚房使用的鮮魚、水菜、豆製品、鮮活海產品,必須當天早上采購,由於有時間性,為保證原料的新鮮程度必須定時進貨。
臨時進貨的采購方法,一般在正常采購之外,是為應對臨時出現的特殊情況,必須采取的一種緊急采購方式,這是在一般中小餐館中難以避免的。這裏也分兩種情況:一是在頭一天廚房請購時忘漏的原料,或是由於業務突變、上座率提高導致原料短缺,需要臨時采購保證業務正常運轉;二是緊急特殊情況發生,急需的原料或物品,比如由於電閘保險絲斷裂導致停電,沒有備用的材料,急需采購。當企業出現此種需臨時進貨的時候,采購人員應放下正常的工作,想盡一切辦法做好“補救”工作。
三、加強原材料的管理
原材料的管理,是餐飲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做到嚴格驗收把關。廚師長、保管員對采購的品種、數量、質量、價格等,要及時進行驗收,當即開具購貨證明簽字,完善報賬手續,做到票物相符。尤其對食品類的質量更要嚴格把關,對於質量低劣、腐爛變質、汙染不適用的食品拒收。對有關食品的商標、廠家和“三期”(出廠日期、保質日期、存放日期)應嚴格查驗。同時,要實行二次出庫、分組領料核算。原材料購進驗收後,進行集中保管、分別領料的管理。對於煙酒、飲料及有關貴重食品統一保管,使用時,嚴格控製二次出庫手續。對不易存放的食品,按當天用餐客情、籌備用料、計劃用料情況填寫領料單,便於核算和管理,以免浪費、流失。節約就是效益,節約就是最好的降低成本。因此,必須周密計劃當天用料:不易存放的食品,不得超過一天存放期;易存放食品,不得超過三天存放期。特別是在夏季,避免存放時間過長,造成腐爛、變質浪費。粗加工過程中,必須做到合理取舍,節約用料。
第四章 策略篇——有效的營銷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