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培養憂患意識,防患於未然(2 / 2)

3.廚房地麵應用不吸潮而且防滑的瓷地磚鋪設。地麵要略呈龜背狀,以便衝刷和幹燥。龜背兩側特別是靠爐灶一側應設排水明溝,排水溝上要蓋鑄鐵隔渣網以便衝刷清洗和處理廢料垃圾。

4.用不吸潮的白色瓷磚貼牆。從地平線起,貼至天花板,以便清洗油煙和汙物。

5.廚房,特別是爐灶一線是高溫作業,生產時產生大量的油煙、水蒸汽和其它氣味。因此,排煙通風功能一定要好。在廚房或爐灶上方應裝置排氣扇、排煙罩,或抽油煙機、送風管等設備。這些設備上所沾染的油脂汙物必須定期清理,以防火災、汙染食物事件發生。為了通風而開啟的窗戶必須裝上紗窗,防止蒼蠅的飛入。

6.由於廚房環境潮濕,又有腐蝕性物品,工作台麵應用不吸水、結實耐用、容易清洗的材料製成,以不鏽鋼工作台為好。切菜板用硬質塑料或壓縮橡膠為佳,切菜板要生、熟、葷、素分開使用。

7.所有設備的電源部分,其閘刀或插坐應安裝在離地麵1.5米左右的地方,並突出牆麵。在清洗牆麵時可用膠袋或防水布封住,以防滲水漏電。

8.大型飯店貯存肉類食品的凍庫應自成係統,與其它房間隔絕。廚房一定要設幹貨倉和冷藏櫃,冷藏櫃貯存近期使用食品,溫度一般控製在1~5度。要將生熟食品分開存放,並定期除霜,用溫水洗刷冷藏櫃。

9.廚房內,除加工部分設置足夠數量的洗滌池外,必須在生產作業線上設置數個專門的洗手槽。

10.在有條件的飯店,廚房區域應建員工專用衛生間並與外界隔絕開來。

(二)中菜廚房的生產布局

1.餐飲生產應做到程序化,即:按照餐務的生產流程,選擇最短的生產線路。按照粗加工靠近庫房和鮮活食品原料入口,形成廚房內食品粗加工——食品精加工——食品成品出口——餐廳傳菜間的主要流水作業線。

粗加工一頭靠近原料倉庫、通風庫和養放活鮮動物的地方,另一頭靠近切配間。在粗加工與切配間之間應有帶通道的隔斷措施。冷藏櫃、工具櫃應靠近切配間。

2.冷菜間要與廚房其它崗位隔開,並靠近食品出口處。

3.主食生產線、副食品生產線和餐具洗滌消毒線應保持平行,不可交叉或重疊。

4.食品原料入口、垃圾汙物出口和食品成品出口、餐後用具入口應分開設立不同的通道。前兩個通道靠近後門,後兩個通道連接餐廳,這樣,可以防止食品的交叉汙染。

5.在清潔衛生方麵,廚房的生產布局還要符合國家頒布的食品衛生法和飲食衛生“五四”製所規定的各項衛生標準。

(三)西餐廚房的生產布局

由於西菜廚房中的食品加工設備比中菜廚房多,機械化程度更高。在生產布局上除了做到中菜廚房的各項要求外,還應注意如下幾點:

1.食品加工、洗滌消毒間、庫房、洗手間應相對獨立,形成既緊緊相連。又相互隔開的四個區域。

2.廚房內應有油水分離裝置、垃圾壓縮機等設備,建立起垃圾處理係統。

3.廚房中熱食加工、冷食加工、餅房各崗位應靠牆分別按照各自的生產流程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