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彰顯文化底蘊(1 / 3)

一、突出人文色彩,進行餐廳經營文化創新

社會正處於一個多元化和豐富多彩的時代,各地都有其獨具個性的人文景觀或曆史遺產。餐飲業要充分利用各地區的文化特色,在考慮人們就餐需求的同時考慮人們的精神需求;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將知識轉化為利潤。突出人文色彩進行餐廳經營文化的創新,將會成為一條獨具風格的發展線路。

(一)主題化經營

目前,餐飲業的市場定位越來越受到重視,進行主題化經營,打出餐廳的招牌特色,讓越來越多的顧客從中認識到不同的精神需求可以在其中獲得滿足。無論何種文化定位都要選擇一個主題,在此主題下營造相應的環境和程式,從而烘托出一種氣氛和情調,以此產生吸引力和新鮮感。主題能夠選自小說、電影、名人、學科等領域,五花八門,無所不可。在某一主題之下,裝修、用具、服裝及背景音樂應與之相適應,其間還能夠穿插配合的小場景助興。

(二)文化體驗

美國電影《白鯨》中有一位酷嗜咖啡的大副名叫“星巴克”,他的大名如今已成為世界知名的跨國經營的咖啡連鎖企業的品牌。星巴克自2000年5月登陸上海後,一年半中很快就開出了18家連鎖店,19元左右一杯的意式咖啡和10元左右一份的點心征服了上海的白領,忠實的客戶隊伍正在日益擴大,前來消費的白領們認同這裏的氛圍、情調、體驗和時尚。客人和咖啡師之間、客人和客人之間的真誠互動讓人倍感愜意。在這都市鬧中取靜的幽雅環境中,有優雅的輕音樂、有輕鬆閑適的聊天欲望,一種以顧客體驗為核心的咖啡文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這正是以體驗經濟為核心的新服務經濟的主要特征之一。

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在其作品《未來的衝擊》一書中,將產業經濟發展劃分為製造業經濟、服務業經濟和體驗業經濟三個階段,並把體驗業作為服務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體驗經濟包括輕鬆時尚的文化、以人為本的思想、崇尚創新的追求,強調滿足人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環境和服務,把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結合起來,這些都體現了後現代主義的精華。體驗經濟是以客戶需求和體驗為導向開展經營的形式,其產品幾乎完全隱藏到服務背後,服務與產品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逆轉,產品要依賴於服務所創造的條件,星巴克就是生動的一例。

(三)飲食文化

酒店餐飲要長盛不衰,就一定在新、奇、特上下功夫,要進行獨創性、靈活性的創新,因為長久不變的出品和服務會使人們感覺乏味。在出品創新地方,要經常不斷地更換新菜品,時令菜更是要隨著季節的變化更新。菜品創新要實現原料創新、色彩創新、口味創新、挖掘古菜絕技、器皿創新、菜單創新。同時,在提供的服務上也要不斷創新。

武漢某個美食酒店,采用“健康飲食導向係統”,顧客隻需將自己的年齡、性別民族、心理狀態、病史等輸入電腦,電腦就會很快打印出一份健康飲食指南供顧客點菜時參考。此招一出,前去就餐者絡繹不絕。再比如,閩江飯店針對“佛跳牆”這種特色名菜由於價格太貴,不能為大眾所消費,而推出“微型佛跳牆”。在一個個小罐裏裝有魚翅、刺參、幹貝等10多個品種的“佛跳牆”出售,因每份量少,售價相對低廉,通常食客吃得起,所以不少人買幾樣嚐嚐鮮,飯店也因此提高了經濟效益。

(四)提升員工整體素質

餐飲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員工是飯店服務的提供者和價值的創造者。飯店的成功除了要有好的經營策略外,很大水平上也取決於員工的穩定性。員工越穩定,服務質量就越高,回頭客也就越多。怎麼樣讓員工感覺到有留下來的價值,飯店在員工福利地方與員工培訓地方需要花一定的心思。市場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發展和變化可謂瞬息巨變、一日千裏。對酒店的員工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知識培訓,為其講授新的市場觀念、酒店文化知識、促銷思維,使員工吐故納新,一專多能,不斷接受新的知識,在工作中逐漸增高自身的素質,更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