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個人如果隻埋頭拉車,他是沒有戰略思維的;如果他抬頭看路,並試圖找出正確的方向,那麼他就是在進行戰略思維了。
戰略思維就是對不確定的未來作出一些判斷,以便根據判斷作出決策。
一、戰略思維:對未來作出一些判斷
記得一位教授曾經說過:“如果你試圖對不確定的未來做出一些確定的判斷,並根據這些判斷做出(正確的)決策……恭喜你!至少你已經站到了戰略思維的起點上。”我們處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戰略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進行市場洞察之後,戰略是麵對真實而發展的環境所進行的一個有意識的、深思熟慮的思維過程。在做決定之前把事情盡量想透,這是柳傳誌一貫主張的理念。柳傳誌一個月之內總會有那麼兩三天強迫自己安靜下來,看看雜書,閉門靜思,退出喧囂想問題,既想當下,更想未來。把事情想透,柳傳誌就是在進行深思熟慮的戰略思維。
如果把戰略思維係統化,就是戰略分析。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一個經典的係統戰略思維。諸葛亮看到了劉備胸懷大誌、信義四海、求賢若渴,並且擁有關羽、張飛等大將的優勢,占有三分天下的內部因素;看到了荊州益州的地理優勢然其主皆不得其人,可取而代之,作為霸業基地;看到了曹操一代梟雄,擁有百萬雄獅,是關鍵競爭對手;看到了江東孫權“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的地理和人才優勢,可以結為戰略合作夥伴。他從而為劉備提出了占據荊州之險,聯吳抗曹的戰略。
戰略水平可以有高低,但戰略思維卻不能沒有。一個人如果隻埋頭拉車,他是沒有戰略思維的;如果他抬頭看路,並試圖找出正確的路向,那麼他就是在進行戰略思維了。安聯保險公司前董事長亨寧·舒爾特 諾艾勒哀歎說:“我晚上總是在對自己說,讀得太多,說的太多,但是思考得太少。”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董事長李家祥將“國航”所取得的成功歸結為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說:“思想正確打勝仗,思想錯誤打敗仗,沒有思想打爛仗。”
戰略思維“七看”
著名戰略學家亨利·明茨伯格在其經典著作《戰略曆程》一書中用“七看”來描述戰略思維,我在此做個解讀。
1.向前看:幾乎每一個人都讚成戰略是一種“向前看”,看業務發展目標、客戶需求、技術演進、行業走向等。戰略思維要有前瞻性,因為戰略是關注長遠的。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的“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說:“一個領導者應該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現在,思考未來。”柳傳誌常說:“吃著碗裏,看著鍋裏。”
2.向遠看:向遠處看是在構建一種未來,創造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這個未來世界就是願景。每一個公司的戰略中都有願景元素,願景驅動著上下同心,朝一個偉大的目標而努力。素有“孫大炮”之稱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治國方略”是一個典型的願景驅動型戰略思維,他為未來的中國勾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包括實業救國、南方大港等等諸多構想。
3.向後看:戰略不能總是舉棋不定,不能每一次作戰略規劃的時候都重起爐灶,前後要保持著一定的連貫性和一致性。我們對未來的認識需要建立在對過去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未來不是憑空捏造的,它是從過去的積累中誕生。一位世界五百強的中國區總裁對我說,做戰略的時候我們隻有弄明白我們從哪裏走來,才可以知道我們能走多遠。
4.向下看:尋求變革的戰略就好比在雜草叢生的地上尋找鑽石,戰略管理者要看到全景,看清楚客戶環境、產業環境、競爭環境等整個畫麵,不能“隻見森林不見樹木”,必須進行大量艱苦而複雜的挖掘工作,方能找到藏寶圖。
5.向上看:戰略是提煉,是升華,戰略管理者既要腳踏實地,又要向上提升。如果一味注重腳下的路是否平穩,那麼即便是長出了一雙豐滿的羽翼,也無法振翮雲飛,無法去瞻望闊邃的美景。戰略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隻有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戰略,才是有才華的、卓越的戰略。
6.側向看:墨守成規是阻礙通往成功之路的羈絆,我們要善於抓住機會,挑戰傳統,方能運籌帷帳,決勝千裏。戰略家喜歡從不同常人的視角來捕捉問題的本源,見他人之所未見,方能獲取他人無法獲得的價值增長。
7.把物體看穿:僅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還是沒有達到戰略思維的最高要求,關鍵的是我們要把物體看穿,看穿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