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如一棵樹,何時發芽、何時出土、何時抽葉、何時開花完全由其內在預先設置好的機製所決定。但是,生活中不少父母仍然對孩子的敏感期行為沒有發覺或是覺而不察。那麼,敏感期行為到底有多神秘、有多神奇?我們成人又該受到哪些啟發呢?

每個孩子從他剛出生的那刻起,第一個敏感期就是嘴,確切地說是嘴的吮吸。這時的新生兒還不清楚自己還有別的什麼本事,隻知道自己有一張嘴。於是,我們會看到隻要新生兒的小嘴碰到乳頭,他們就已懂得吮吸了,這是人類天生的本能反射之一,但是這一反射卻開啟了孩子用他的感覺器官認識周圍世界的大門。因為在這個敏感期,新生兒的大腦裏還沒有儲存下作為一個人的經驗和關於事物的信息,所以,在生命本能的驅使下,人類從出生那刻起就會用他們生命中最需要的器官--嘴來“工作”了,那就是周而複始地吮吸。

緊接著,為了滿足嘴的敏感需求,孩子開始用他的嘴巴來認識周圍世界,於是,他們的小手不斷地拿東西往嘴巴裏送,但凡可以夠得到的,他們都會有滋有味地啃啊啃。然而通過這麼一個過程,孩子逐漸習得了使用自己手的模式,這是多麼一個令人驚訝又偉大的壯舉啊!

從這之後,經過幾個月到一年的嘴的“工作”,孩子的嘴已經不再那麼敏感了,而他們的注意力又轉向了手,於是手又變得敏感起來了。當手被激活後,孩子是那麼急切地想要擴大自己的探索範圍,於是,他們就試探通過自己的運動方式來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在經曆了漫長的爬行過程後,他們的腿和手的協調運動逐漸增強了,而此時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會感到鼓舞,當他們突然有一天獲得真正獨立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獲得第二次誕生一樣令他欣喜。很顯然,這時的孩子對走路已經是無限癡迷,而人的一生中最喜歡走路的時期大概也就是這個時期。

這一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口、手、腿的敏感期,在這一階段,我們人類不光習得使用自己肢體的能力,還為大腦收集了事物的信息,同時也使我們的大腦工作形成一定模式,進而使心理走向成熟。可以說,我們成人隻有真正了解並認同這一模式,才能談得上了解並信任孩子,相信他們所做的一定是人類發展所設定的模式。我們無須知道,孩子所使用的模式與我們的童年是否相似,這已不再重要,隻要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按照人的機製發展著,我們就敢於給他們足夠的發展自由,敢於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樣子。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敏感期行為。在孩子的世界裏,總會有不同的聲音飄進他們的耳中,尤其是在孩子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但是,麵對各種各樣的聲音,孩子又是如何進行分辨和接受的呢?也許你會說這麼多的聲音不把孩子搞得頭暈腦漲才怪呢。不過,聰明的孩子從出生的那刻起,就具備在眾多聲音中,準確無誤地判斷出哪一種才是自己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