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本領,是因為他們那與生俱來的內在敏感性,這種本能可以讓他們在眾多聲音裏選中自己尤為感興趣的信息,並加以吸取。即便是一個尚不具有說話能力的孩子,即便是把聲音當做是外星人不知所雲的怪語一樣的孩子,隻有孩子具有這種本能,他們儼然已把這種聲音當做一種靠感覺來欣賞的獨特音樂,照樣能聽得興致盎然。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與訓練,我們還會發現眼前的孩子不但已經能辨別出不同的聲音,而且每當聽到別人說話時,他們還會做出握緊拳頭、蜷起四肢的舉動,而且總會把注意力轉向說話者,毫無疑問,此時的孩子是充滿驚喜與快樂的!

再比如,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常有這樣的抱怨,“我那孩子脾氣真大”,“我的孩子發起脾氣來,比他老子都擰。”沒錯,這樣的埋怨我們還可以羅列很多。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很多家長已漸漸意識到在對待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上,家長不要用發脾氣來對待,一定要先弄清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說得一點都沒錯,但是,孩子緣何如此愛發脾氣呢?

在成人看來,孩子發脾氣本身就是一種激動和無目的的行為,事實上這是孩子的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一種信號,他們正在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惹怒”了他們的人,“我是那麼急切地需要你的理解和關愛。”其實,孩子的每一次發脾氣就如心靈上的一次發作,這時那個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孩子就如一台處於故障和失靈狀態的機器,這還能說是一種正常現象嗎?

當然,孩子敏感期的行為並非局限於此,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但凡處於敏感期的孩子,他們的內心無一例外地正緊鑼密鼓地上演著一場接一場的“戲劇”,然後借助生命本能的神奇力量,他們會無時無刻地不在成長和創作之中。可能看護者對此現象會無所察覺,會不管不顧,然而它卻真實存在著。

因此,在成長過程中的每個敏感期,為了扮演好看護者的角色,我們成人還需加倍努力,不但要準確理解孩子內心的變化,而且還要不動聲色地給予孩子他們想要的東西。尤其重要的是,我們還要意識到,此時的孩子正在為自己的心理發展做著強烈的鬥爭和掙紮,你的任何誤解和強製力量,都會讓他們在這場鬥爭中失敗。然而,一個在成人眼裏不值一提的失敗,很可能就會造成孩子心靈上的障礙,對孩子最初教育的毫厘之差很有可能會導致將來的謬以千裏,所以,從現在開始就努力尊重孩子的內心,善待孩子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