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兒童的生命助力,它有許多階段,比如,語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書寫敏感期、閱讀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然而,這隻是大的分法,每個敏感期又可細分出許多階段。比如,感官敏感期裏有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文化敏感期裏有音樂敏感期、繪畫敏感期、認字敏感期等。

根據蒙特梭利對嬰幼兒的觀察與研究,孩子的敏感期可以歸納出以下九種。

1.語言敏感期(0~6歲)

當你的小寶寶突然有一天開始注視大人說話時的口型,而且還會冷不丁地發出咿呀之聲,恭喜你,他進入語言敏感期了!也許對很多成人來說,學習語言是件頗有難度的工程,但是幼兒卻能輕輕鬆鬆地學會母語,這是為何?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而且這種敏感力還會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無數事例也證明,一個具有良好語言能力的人必定能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2.秩序敏感期(2~4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物品擺放的位置有特別的要求,不許改變;他們會突然固執地要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做事,不允許先後秩序發生變化。很顯然,孩子已經進入秩序敏感期,這一秩序敏感力常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及所有物的要求上。然而,一旦孩子所熟悉的環境消失,他們就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是亂發脾氣,這種令孩子無所適從的敏感期更令大人不知所措。不過,需要肯定的是,當孩子從環境裏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因此,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滿足他們的需求。

3.感官敏感期(0~6歲)

感官是兒童認識和理解周圍世界,建構自我世界的重要通道。孩子從出生那刻起,就會借助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覺器官來熟悉和適應環境。在感知覺發展的基礎上,孩子的記憶、表征、思維等高級心理機能才會得以發展。可以說,感官敏感期的發展對於孩子個體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基礎,也是評價和幹預孩子發展的內容。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泥土裏的小昆蟲、衣服上的細小圖案、地上的煙頭等等,這些環境中的細小事物常被忙碌的大人忽略,而處於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的孩子往往會對它們產生濃厚興趣。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這些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怕髒或是其他原因而阻止孩子的行為,相反,要盡可能地引導他們好好探究,幫助孩子養成敏銳的觀察力。

5.動作敏感期(0~6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動作發展主要包括兩大領域:一是身體運動,如走路,這一敏感期大概在1~2歲,而一旦孩子會走路了,就進入最活潑、最好動的時期。這個時候,父母應該讓孩子充分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而且這也有助於左、右腦的均衡發展。另一個是手的動作,通常此動作敏感期在1.5~3歲。我們知道,孩子的學習都是通過手來進行和獲得的,而手又連著大腦,手的活動自然受到大腦的支配。因此,強調手部練習不僅能訓練細微動作,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6.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當孩子到了兩歲半左右,開始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越來越有興趣。這種時候,父母應該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這對培養孩子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生活非常有意義。

7.書寫敏感期(3.5~4.5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拿著筆塗塗畫畫,甚至假裝寫什麼東西,很顯然,他們進入了書寫的敏感期。在書寫敏感期,孩子一般要經曆用筆在紙上戳戳點點,來來回回地畫一些不規則的直線,畫不規則的圓圈,書寫規整的文字等幾個階段。這時候,父母要恰當地引導、應對孩子的書寫敏感期,但是不要過於約束他。

8.閱讀敏感期(4.5~5.5歲)

進入閱讀敏感期的孩子對圖書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看書,也喜歡大人給他讀書。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多選擇一些讀物,為他們布置一個良好的居家環境,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9.文化敏感期(6~9歲)

蒙特梭利認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但是6~9歲才出現探索事物的強烈欲求。處於文化敏感期的孩子,他們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正在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對不同的文化等表現出好奇,因此,在這個時期,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讓他們涉獵風土人情、曆史、地理等方麵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