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大人眼裏,卻往往認為,是不是孩子變固執了、不聽話了?於是,武斷地為孩子的行為下定義。其實,作為家長,當孩子感到自己做事情的順序被打亂而哭鬧著要求“重來”時,一定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多去了解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隻要你滿足了孩子內心的需求,每個孩子都會順利地度過秩序的敏感期,而家長也不會再認為,“重來”這一階段就是大人最為苦惱的時期。
另外,當家長發現孩子十分注重秩序,要求凡事都要嚴格按照順序來辦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孩子強烈的秩序感,培養他們做事的條理性。比如,吃飯時,家長可以每次都讓長輩先坐下,然後再讓孩子入座,一旦孩子習慣了這種順序,就能在這個秩序的敏感期內養成“長者先,幼者後”的好習慣。
成長日記29:承諾的事就要做到
3歲半的笑笑自打上了早教中心,接送的任務就全權交給了奶奶。
有一天,我下班進門,卻看見笑笑和他的爺爺大眼瞪小眼,爺爺看了看,沒好氣地說:“這個小沒有良心的,今天他奶奶去醫院看望一個老街坊,我好意送他去早教中心,他卻對我說,‘爺爺,我不喜歡你送我。’”
聽笑笑爺爺這麼一說,我知道又是孩子的秩序感在“作怪”了,於是,急忙安慰了爺爺幾句,緊接著又把笑笑叫到身邊,笑著問他:“笑笑,平時都是誰送你上學呀?”
笑笑幹脆利落地答道:“是奶奶。”
“那今天奶奶呢?”笑笑接著問道。
我說:“奶奶外出了,去醫院看一個病人。”
“喔,奶奶不在了,今天爺爺送笑笑上學,你是不是覺得和以前不一樣了?”笑笑嘟著嘴點了點頭。
“那奶奶有事不在,你覺得她還能陪你去早教中心嗎?”笑笑聽了,搖了搖頭。
之後,我讓笑笑對爺爺說:“爺爺,對不起!我不是不喜歡您送我去早教中心,是我習慣了奶奶帶我去。”
(笑笑媽媽)
教子心得
麵對由誰送笑笑去早教中心的事情,笑笑變得執拗,甚至是有些任性,這正是處於秩序敏感期孩子的典型表現,在他們的頭腦裏,既然是大人答應的事情就一定要實現,這件答應要做的事情絕不僅僅是隨隨便便的一句話,它早已成為孩子和成年人之間的一種“約定”。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建構精神的內在秩序的同時,對周圍環境中的人會有“約定”的要求。
然而,很多家長並不理解孩子的這種想法,於是,在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當孩子為某件事情悶悶不樂,跟你又哭又鬧的時候,或在爸爸媽媽心情很好的時候,大人往往會為了哄孩子高興就隨口說句“你要是乖乖的,爸爸明天給你買小汽車”之類的話,但家長並沒有打算給孩子買小汽車。
事實上,家長的這種作為隻會破壞你與孩子之間的“約定”,如果又是多次發生類似事情,就會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不信任感。這麼看來,作為家長,我們不可輕易、草率地和孩子約定事情。而一旦承諾的事情就一定要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