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4 血脂濃度要降低,運動適量為原則(1 / 1)

對於一個人來說,血脂在人體內有一個正常的標準,而超過這個標準,就可以成為高血脂了。高血脂被稱為無聲的凶手,而這種無聲更造成了它的殺傷力,因為絕大部分高血脂病人都因為忽視它沒有得到治療,當然因之而亡的人也不在少數。據現代醫學疾病監控的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天因高血脂症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近3600人之多,我國因高血脂引起疾病的致死人數以每年遞增12%的速度上升。

人體內的毒素,除了以自由基、膽固醇和宿便的形式存在外,還有其他多種形式。這些毒素隨時威脅著人的身體健康。濃度過高的血脂,脂質沉澱就是其中之一。特別是身體狀況較好的年輕人,如果不注意養生,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往往會因為一時口腹之欲而攝入過高營養和過高脂肪的食物,而年輕人運動量較大,卻常常不注意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會因為身體內部缺水而造成血脂稍高。

短時間內,年輕人不會感覺到身體的變化,隻能感覺到有些頭暈、健忘、便秘、體力精力不支、睡眠差、胸悶氣短罷了。

不過,當脂肪在血液中超量堆沉,像泥垢一樣黏附在血管壁,使得血流凝滯,血液黏稠,加上血中的膽固醇與動脈彈性硬蛋白結合,使得血管變硬、變脆,失去原本的彈力活性,就會形成重要器官動脈供血不足。

隨著血液黏度的增加、時間的推移,步入中年或老年時,這些脂質沉澱和衰老脫落的細胞聚集在一起就會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從而使依賴這個血管供血的組織和器官缺血甚至壞死,進而引起腦血栓、栓塞性脈管炎、心肌梗死等病。

血脂不能過高,但也不能過低。所謂“過猶不及”,過了不好,不及也不是好事。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裏形容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健康的生活亦如東家之子——適度而美,“失度”而醜,而病。

血脂檢查要注意什麼

一般來說,普通人應每2年檢查一次血脂;40歲以上的人應每年檢查1次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血脂症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定期複查。

飲食:對於血脂檢查來說,測定前3天最好吃素食避免高脂肪飲食,在抽血前一天晚8點不能再進食,直至抽血後。

運動:化驗血脂前2~3天不要做過猛的健身運動。因為運動量過大過猛,會使脂肪中的脂酶活性增加,血脂會相應降低,這對化驗結果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用藥:某些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可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維生素A、維生素D可使膽固醇升高;硝酸甘油、甘露醇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因此,在抽血前2~3天內,不要服用這些藥物。

高血脂運動排毒計劃

運動能使脂質代謝朝著有利於健康的方向發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運動不僅能直接消耗能量,而且這種“消耗”還是血脂代謝過程的“助理模式”,因為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神經、內分泌係統的調節功能,降低血漿胰島素含量,加速脂質的運轉、分解和排泄,減少脂肪組織的堆積。

排毒項目

高血脂患者可以進行步行、慢跑、騎車、遊泳、登樓梯、爬山、劃船、滑雪等運動,也可選擇中國傳統運動如太極拳劍等。但是在運動之前要進行身體檢查,因為有的高血脂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需要明細運動是否適合自身狀況。

排毒強度

有人提出世上最好的運動是步行,並且歸納為步行“三、五、七”:

三:指每天步行3000米以上,而且保證30分鍾。

五:指一個星期須運動5次以上。

七:指運動後心率加上年齡等於170.

這是中等的運動強度,對於健康人、患有高脂血症而無其他合並症者來說,是較為合適的。

對於合並有輕度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和無症狀性冠心病等疾病患者來說,鍛煉時以不發生明顯的身體不適為原則,並且最好在醫療監護下進行。

伴有重度高血壓、嚴重心髒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等)、重度糖尿病以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最好不要運動,等病情明顯改善後再考慮適量運動。

高血脂的標準

美國國家膽固醇宣教計劃和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提出的高血脂的標準為:血漿總膽固醇(TC)≥220mg/dl,血漿總甘油三脂(TG)≥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40mg/dl。不過,我國人體素質和外國人不大一致,所以標準也就不同了。我國的一項大規模調查表明血漿總膽固醇≥180mg/dl,其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危險就大大增加,並據此作為中國人的正常血脂上限。

規律而持之以恒地運動

無論你選擇什麼運動方式,都要持之以恒,保持一定強度的運動量,這樣才能夠起到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症、降低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