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沒有越不過的火焰山,沒有趟不過的流沙河——不折不扣執行一定有辦法(1)(2 / 3)

(2)問題的起因是什麼?你會吃驚地發現浪費了很多時間,卻沒能清楚地找出造成問題的基本情況是什麼。

(3)這些問題可能有哪些解決辦法?

(4)你建議用哪種辦法?寫出你的解決方案。

有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保險業的巨子——法蘭克·畢吉爾,就運用類似方法,不僅消除了煩惱,而且解決了他所麵臨的問題,增加了收入。他說,“我剛開始推銷保險的時候,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後來發生了一點兒事,使我非常氣餒。我開始看不起我的職業,幾乎都要辭職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來,想找出問題的根源。”

“首先,我問自己:‘問題到底是什麼?’我的問題是:我拜訪過那麼多人,成績卻不理想。我和顧客談得好好的,可最後快要成交時,他們就對我說:‘我再考慮考慮,下次來再說吧。’我又得花時間去找他,使我覺得很頹喪。

其次,我問自己:‘有什麼可行的解決辦法?’回答之前,我當然得先研究一下過去的情況。我拿出過去12個月的記錄本,仔細看看上麵的數字。

我吃驚地發現,我所賣的保險,有70%是在第一次見麵成交的;另外有23%是在第二次見麵成交的;隻有7%,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實際上,我的工作時間,幾乎有一半都浪費在那7%的業務上了。

那麼答案是什麼呢?很明顯:我應該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後的拜訪,空出的時間用於尋找新的顧客。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就把平均每次賺270美元的成績,提高到了427美元。”

法蘭克·畢吉爾現在每年接進的保險業務都在100萬美元以上。可是他曾經想放棄那份工作,幾乎就要承認失敗了,結果呢,分析問題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如果你采用了上麵的建議,可是你仍然為“後果”而憂慮、擔心,那麼你就應該再聽一聽下麵這個故事:

“年輕的時候,”卡瑞爾先生說,“我在紐約州水牛城的水牛鋼鐵公司做事。有一次我要執行一項任務,那就是去密蘇裏州水晶城的匹茲堡玻璃公司的下屬工廠安裝瓦斯清洗器。這是一種新型機器,我們經過一番精心調試,克服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機器總算可以運行了,但性能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指標。

我對自己的失敗深感驚詫,仿佛挨了當頭一棒,竟然肚子疼,好長時間沒法睡覺。

最後,我覺得憂慮並不能解決問題,便琢磨出一個辦法,結果非常有效。這個辦法我一用就是30年,其實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有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我坦然地分析我麵對的最壞的結局。如果失敗的話,公司會損失二萬美元,我很可能會丟掉差事,但沒人會把我關起來或槍斃掉——這是肯定的。

第二步,我鼓勵自己接受這個最壞的結果。我告誡自己,我的曆史上會出現一個汙點,但我還可能找到新的工作。至於我的公司,兩萬美元還付得起,權作交了實驗費。

接受了最壞的結果以後,我反而輕鬆下來了,感受到許多天來不曾有過的平靜。

第三步,我就開始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改善最壞結果的努力中去。

我盡量想一些補救辦法,減少損失的數目,經過幾次試驗,我發現如果再用五千元買些輔助設備,問題就可以解決。果然,這樣做了以後,公司不但沒損失那兩萬美元,反而賺了一萬五千元。

如果我當時一直擔心下去的話,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了。憂慮的最大壞處,就是會毀掉一個人的能力,憂慮使人思維混亂。我們強迫自己接受最壞的結局時,我們就能把自己放在一個可以集中精力解決問題的位置。

這件事發生在很久以前,由於那種辦法十分有效,我多年來一直使用它。結果,我的生活裏幾乎很難再有煩惱了。”

為什麼卡瑞爾的辦法這麼有效呢,應用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說過:“能接受既成事實,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所以,無論上司給你安排的任務是多麼的艱巨,你都應當首先拋棄憂慮,然後再去想辦法執行。

記住:憂慮是成功的敵人。

學會分解問題和壓力,

“不可能”就成為了可能

戰勝困難和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善於把大難題化作小難題,將大的壓力,化解為小壓力。

在我們接受某項任務或工作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問題與壓力,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並頂住壓力,使自己在執行過程中,更順利更快速地完成任務呢?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朋友。

我這位朋友當部門經理不到兩個月,就被提拔為副總經理了。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成長型的公司,發展很快。他主管的業務特別繁雜。3個月下來,他瘦了很多斤,還因勞累過度住過一次院。

他每天加班加點,可是,工作壓力並沒有減少,反倒越來越大。他十分痛苦,於是向我求助:

“我實在幹不了。每天一上班,腦袋裏就塞滿了各種信息與想法,無法理清。回到家,又睡不著,還是一團亂麻。再這樣下去,我非瘋不可。”他甚至想:要不,幹脆辭職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