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朋友的問題,很多職場中的人都碰到過,尤其對於那些剛剛升任新職位的人,感受更為明顯。
朋友是一個非常敬業的人,每項工作都會不折不扣地完成。但是,假如照他這樣下去,非垮掉不可。於是,我給他提了幾個建議,或許這對你也能有所幫助。
1.“一次隻愛一個”
這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麗莎修女的理念。
特麗莎本是歐洲人,後來由於想“以愛心治療貧困”,毅然來到貧窮落後的印度。她救助了42萬多個被人遺棄的人,其中不少是很多人不敢接觸的麻風病患者。這個數字,在許多人眼中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談到為什麼能創造這一奇跡時,特麗莎說了“一次隻愛一個”:
“我從來不覺得這一大群人是我的負擔。我看著某個人,一次隻愛一個,因為我一次隻能喂飽一個人,隻能一個、一個、一個……就這樣,我從收留一個人開始。
如果我不收留第一個人,就不會收留42萬個人,這整個工作,隻是海洋中的一個小水滴。但是如果我不把這滴水滴進大海,大海就會少了一滴水。
你也是這樣,你的家庭也是一樣,隻要你肯開始……一滴一滴。”
在別人看來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特麗莎卻達到了。隻因為她學會了將問題和壓力分解,“一次隻愛一個”地去做!
許多人就是由於恐懼壓力,所以向難題投降。戰勝它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善於把大難題化作小難題;將大的壓力,分解為小的壓力。
2.有一個好的“上座之心”
“上座之心”是禪宗的概念,上座是為了要“悟”。要“悟”必須有一顆好的上座之心——“屏絕萬緣之心”。這是我針對朋友無法集中精力思考而提出的建議。
在開始階段,思考最容易犯的錯誤是雜念紛飛,難以讓心沉靜下來。但思維要進入境界,首先就得讓心“沉下”。
飛行員是最需要集中精力的現代職業之一。他們都說:在起飛和下降的時候,要保持精力的集中是最必要也是最困難的。要集中精力,就得使心先安靜下來。
在中國古典兵法中,有這樣一條:“兵靜乃勝”,連用兵都要保持“靜”的原則,平常思維如何能不沉靜?
為讓心沉下來,就必須:
(1)一開始思考(上座),就斬斷與思考之外的任何關聯,隻考慮與主題有關的事。
“上座之心,乃為屏絕萬緣之心”,要抑製被各種雜事所誘惑。
(2)抑製一感到困難就立即想擺脫的想法。當一有“去它的”,要起身走開或者想幹別的事時,逼自己好好坐下,再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問題上來。
(3)用重要感和緊迫感來強化思維集中。設想一下,如果你必須在3分鍾內作一個重大決定,這個決定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未來的命運。即使你再馬虎,此時是不是也該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不多,僅僅3分鍾,你得把握這至關重要的3分鍾。
(4)學會放鬆。實驗證明:過於緊張也會造成思想的不集中。因此,不妨給自己暗示,如“不過是想想問題而已,不會殺頭,也不會有什麼其他損失!”而當思考太緊張時,也不妨先放一放,鬆一口氣,再重新開始(但注意不要隔太長時間)。
3.分階段處理問題
分階段,實際上就是把問題在過程中逐步量化進行處理解決。
一個人肯定一次吃不了一頭駱駝,但是如果一天吃一點,不要多久也會消滅光。
相當一段時期內,科學家們認為火箭肯定到不了月球。因為經過計算,一枚宇宙火箭要到達月球,自重至少要達到100萬噸。按這種重量火箭是不可能上天的。但後來,有人提出“分級火箭”的概念,即將火箭分成幾級,當第一級的火箭將其他火箭送到大氣層外,即自行脫落,減少重量,其他火箭可以輕鬆地向月球逼近。由於分階段處理,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4.分層次
問題無法局限在某一個層次處理,但分成不同層次就好解決了。
1872年,“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來到美國。當地有關團體立即來訪,請求他在波士頓指揮音樂會,施特勞斯答應了。但談演出計劃的時候,他被這個驚人規模的音樂會嚇了一跳。
原來美國人想創造一個世界之最:由施特勞斯指揮一場有2萬人參加演出的音樂會。而一個指揮家一次指揮幾百人的樂隊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況是2萬人?
施特勞斯想了想,居然答應了。到了演出那天,音樂廳裏坐滿了觀眾。施特勞斯指揮得非常出色,2萬件樂器奏起了優美的樂曲,觀眾聽得如醉如癡。
原來,施特勞斯任的是總指揮,下麵有100名助理指揮。總指揮的指揮棒一揮,助理指揮緊跟著相應指揮起來,兩萬件樂器齊鳴,合唱隊的和聲響起。
因此可見,“分”是一種大的智慧: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解除心理上的壓力,也能幫助我們將難解決的問題,順利解決。
總之,在執行工作中遇到問題和壓力,隻要學會分階段和分層次處理,“不可能”就成為了可能。
明白任務背後的價值,走出任務的陷阱
所謂任務的陷阱就是指表麵化的執行指令和程序,而不明白任務背後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