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沒有越不過的火焰山,沒有趟不過的流沙河——不折不扣執行一定有辦法(2)(3 / 3)

“縱向思維”總是放棄若幹可能性,所以大大局限創造力。而“平麵”思維則不斷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具創造力。

當我們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怎麼辦?是“一條道走到黑”呢?還是腦筋一轉,另覓他途呢?

且看下麵這個故事。

她是一家青年報的科學編輯,工作很出色,但在人才濟濟的單位,還沒有展現出最理想的光芒。在工作過程中,她發現有不少青年讀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問題,卻沒有地方表達和交流。於是她提出一條新的思路:開辦一條專門針對青年人的心理熱線。

這是一個全新的想法,但是在報社裏談不上什麼主流。因為更多的編輯和記者們,認為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寫作和發表新聞稿件,要花時間幹這樣的事,未必值得。但領導還是同意了她的想法。熱線很快開通了,竟然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的反響,電話幾乎被打爆。眾多青少年的心聲,通過一條簡單的電話線彙集到了一起,也為這位編輯提供了很多寫新聞的素材。

後來,單篇的文章發表已經遠遠不夠了,報社幹脆在報紙上開辟了一個新的版麵,名叫《青春熱線》,每周以4個整版的篇幅發表這些讀者的心聲。《青春熱線》後來成了該報社最受歡迎的欄目之一。而這位編輯,很快獲得了中國新聞界最高編輯獎——鄒韜奮獎。

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青年報社,這位脫穎而出的編輯,名叫陸小婭。她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有兩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第一,在工作中,具有自動自發的精神。具有這種精神的人,往往能創造別人無法創造的機會和價值。

第二,在執行工作的層麵上,還有十分突出的一點——“換地方找井。”

1.“換地方打井”與“開拓新思路”

“換地方打井”是著名思維學家、“創新思維之父”德·波諾提出的概念,用來形容他提出的平麵思維法。1984年,美國商人尤伯羅斯操辦洛杉磯奧運會,將奧運會一舉扭虧為盈。當記者采訪他時,他承認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習了平麵思維法。

那麼,什麼是平麵思維法呢?

德·波諾的解釋是:“平麵”針對“縱向”而言。“縱向思維”主要依托邏輯,隻是沿著一條固定的思路走下去,而“平麵思維”則多方位進行思考。為此,他打了一個通俗的比方:

在一個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來。“縱向思維”的人,隻會嫌自己打得不夠努力,而增加努力程度。而“平麵思維”的人,則考慮很可能是選擇井的地方不對,或者根本就沒有水,或者要挖很深才可以挖到水,所以與其在這樣一個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尋找一個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縱向”總是放棄別的可能性,所以大大局限了創造力。而“平麵”則不斷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創造力。

其實,有不少優秀的人,也在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換地方打井”的創造。

“蒙牛乳業”連續3年獲得中國成長最快的企業稱號。有這麼大的進步,與蒙牛老總牛根生的經營智慧有關。

牛根生曾再三講述過這樣一個觀點:“任何人、任何企業要發展得快,必須學會開拓新思路。”

牛根生曾經在另外一家著名乳品企業任職,後來他離開了那家單位,從零開始,5年就做到了100億元的銷售額。能做到這樣的業績,除了他獨特的經營理念外,還與他引進了著名的財團有關。這一財團就是摩根集團,世界上最有名的財團之一。由於摩根的加盟,蒙牛不僅以最快的速度發展,而且還在香港順利上市。

如果沒有這種在資本運作等方麵“開拓新思路”的做法,蒙牛不可能有這麼快的發展速度。

2.善於“換地方打井”,解決問題就會有更好的方式

遇到問題,我們應該學會改換思路。思路一改變,原來那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有可能迎刃而解。

美國紐約市有一個著名的植物園,每天都會有大批遊客前來參觀。但是有一個問題:一些遊客總是趁管理人員不注意,將一些花卉偷走。後來,植物園換了一個管理員。他將公園的告示牌,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就徹底杜絕了偷花的現象。

原來的告示牌上寫的是:“凡偷盜花木者,罰款200美元。”而現在,他將告示牌改為:“凡檢舉偷盜花木者,賞金200美元。”

為何小小的改動能帶來這麼好的效果?聽聽這位管理人員的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