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白熾電燈時,想要知道燈泡的容量,但由於手上工作太多,便讓他的助手幫助他量一下一個沒有上燈口的玻璃燈泡的容量。過了很長時間,愛迪生已經把自己手上的工作都做完了,助手還沒有把燈泡容量的數據送過來。於是,他便來到助手的實驗室。
一進門,愛迪生看見助手正在桌子旁邊忙碌地計算著,桌上堆滿了很多演算用的稿紙。愛迪生便問他在幹什麼。助手回答:“我剛才用軟尺測量了燈泡的周長、斜度,現在正用公式計算呢。”愛迪生笑了笑,然後對助手說:“你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說著,他便向燈泡裏注滿了水,然後交給助手說:“你把燈泡裏麵的水倒在量杯裏,這樣就可以知道燈泡的容量了”。
其實,任何問題都沒有必要把它複雜化,處理這個問題的最簡便的方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愛因斯坦說:“每件事情都應該盡可能地簡化,直到它不能更簡化。”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唐納德·C·伯納姆在《提高生產率》一書中講到提高效率的“三原則”,即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時,應該先問3個“能不能”:
(1)能不能取消它?
(2)能不能把它與別的事情合並起來做?
(3)能不能用更簡便的方法去做?
根據這三個原則,我們就可以對每件事情做出分析,並力求簡化。下麵介紹幾種簡化工作的方法,即可以單獨使用其中的一種,也可以互相配合使用。
(1)綜合。即在同一時間內綜合進行多項工作。我們說,辦事要有順序,並不是說同一時間內隻能辦一件事,而是運用係統論、運籌學等原理,可以同時綜合進行幾項工作。就像站著一大排人,一個一個地傳遞磚頭,這樣做效率比較低;反之,如果把各項工作綜合起來統一安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2)結合。即把若幹步驟結合起來。例如有兩項或幾項工作,它們既互不相同,又有類似之處、互有聯係,實質上又是服務於同一目的的,因而可以把這兩項或幾項工作結合為一,利用其相同或相關的特點,一並研究解決,自然就能夠省去重複勞動的時間。
(3)重新排列。即改變步驟的順序,也就是要考慮做工作時采取什麼樣的順序最合理。要善於打破自然的時間順序,采取電影導演的“分切”、“組合”式手法,重新進行排列。例如一天工作下來很疲乏,晚上又要上夜校,那麼就應該把休息時間提前,從床上移到其他地方,如在公共汽車上趁機閉目養神,可保證晚上學習精力充沛。
(4)變更。即改變工作方法。改變工作的方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分析改善方式”,即對現行的手段、方法認真仔細地加以分析,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即找出那些不合理和無效的部分,加以改進,使之與實現目標的要求相適應;另一種是“獨創改善方式”,即不受現行的手段、方法的局限,在明確的目的基礎上,提出實現目的的各種設想,從中選擇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5)穿插。盡可能把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互相穿插,避免打疲勞戰。如寫報告需要幾個小時,中間可以找人談談別的事情,讓大腦休息一下。
(6)代替。即把某種要素換成其他要素。如能打電話的就不寫信,需要寫信的改為寫便條,需要每周麵訪的改為隔周一次,在不出訪的那一周裏,可用電話代替麵訪。
(7)標準化。即用相同的方法安排那些必須時常進行的工作。比如,記錄時使用通用的記號,這樣一來就簡單了。對於經常性的詢問,事先可準備好標準答案。
總之,在執行中麵對紛繁複雜的問題,做事的思維和方法應該從簡切入,以簡馭繁,化繁為簡,避免陷入繁中添亂、漫無頭緒的窘境。做事的全部奧秘就在於越簡單越好。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