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周武帝:即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字彌羅突。在位18年。公元577年,周武帝乘北齊衰落,出兵一舉滅齊,統一了黃河流域,為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譯文】
凡想出兵進攻敵人,必須先派遣間諜窺探敵兵的多寡、虛實、動靜,才能出兵致勝。兵書上說:“戰爭沒有不用間諜的啊!”
南北朝時,北周的將領韋叔裕,字孝寬,平時很講信義,憑借品行節操鎮守玉壁城。他善於撫慰和管理百姓,深得士兵的擁戴。凡派到北齊的間諜,都能為他盡力。而他用重金賄賂的北齊人,也常從遙遠的齊國送來書信情報。所以北齊的動靜,北周朝廷都知道。北齊的丞相斛律光,字明月,賢德而勇敢,連韋孝寬都懼怕他。參軍曲嚴,懂得卜筮之道。他對韋孝寬說:“明年齊國必有大的內亂。”韋孝寬於是命曲嚴作歌謠說:“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就是一斛,暗指斛律光。歌謠又說:“高山不推自潰,槲木不扶自立。”韋孝寬並命令間諜帶著許多寫有這些歌謠的文字在北齊首都鄴城散發。北齊謀臣祖孝征與斛律光不和,看到這些文字,又加油添醋加以誇張傳播,斛律光終於因此被誅殺。北周武帝聽說斛律光死了,高興得在全國大赦。後來大舉進攻北齊,很快就滅掉了齊國。
【心得】
本篇從戰略的角度闡述使用間諜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文中指出,凡要進攻敵人,首先要派遣情報人員進行戰略偵察,在了解敵人的兵力多少、力量強弱、軍隊動靜後再出兵進攻,沒有不獲得勝利的。
《孫子兵法·用間篇》:“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諜戰,是敵對雙方傾力角逐的重要方麵和手段。《孫子兵法》十三篇有一篇專門論述用間,把“用間”提到“無所不用”的高度來認識。為了掌握敵情,爭取主動,孫武強調重賞間諜,主張“五間俱起,莫知其道”,廣開情報來源。《百戰奇略·間戰》指出。“凡欲征伐,先用間諜,覘敵之眾寡、虛實、動靜,然後興師,則大功可立,戰無不勝。”現代科學技術愈發展,獲取敵情報愈顯重要。有時,準確的情報甚至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戰國時期,魏公子信陵君因擅長於使用間諜,所以能做到遇事先知。《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魏公子信陵君和魏王正在下棋,突然北方邊境傳來報警的烽火,說是趙國出兵侵犯魏國,部隊已經越過了邊境。魏王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停止下棋,打算召集大臣商量對策。魏公子阻止說:趙王現在是打獵,並不是侵犯魏國。魏王半信半疑,心已不在棋盤上。過了一會兒,果然又從北方傳來消息說:“方才是趙王打獵,並不是侵犯。”魏王聽了很吃驚,他問魏公子是怎樣事先就知道了情況的。魏公子回答:我的客人有的能探得趙王秘密之事,趙王有任何舉動,客人都來向我報告,因此我能知道這些真實的情報。
魏公子信陵君用門客作間諜,打入趙國統帥部,對趙國的一舉一動都能做到先知先覺。據《史記》記載,信陵君著有《魏公子兵法》。估計他在論述使用間諜方麵,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可惜這本兵書沒有流傳下來。而善於使用間諜的信陵君,後來卻因魏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竟然也失去了魏王的信任而被廢棄。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間諜戰已經達到了非常高超的程度。
要戰勝敵人,必須做到“知彼”,明察敵情。要真正做到“知彼”,就必須利用一切手段偵察敵情。同時,還可以利用間諜在敵人內部製造混亂,令對手自相殘殺,這時再興兵討伐,必然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