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不是我說的,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精辟地指出:“患者的本能就是患者的醫生,醫生是幫助本能的。”你看,我們的手剌開一個口子,一會兒出血就凝固了,一個星期它就愈合了。我們的腸子壞了,截一段,沒事;肺壞了切掉一邊,沒事。我們的身體有很強大的再生能力。我們自己能保持好的狀態,人體自身有強大的能力,所以患者的本能就是患者的醫生,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所以,我們說最精密、最複雜的儀器是人體;最大的本事是自身的免疫力;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而不是外部的醫藥。如果人們能正確認識大自然,正確認識人體的複雜性,就足夠了。
你掌握了大自然的規律,並學會尊重它,獲得健康其實很容易。從進化論角度看,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所以,我每天無論多忙,都堅持步行一小時。漫步在街心公園的林蔭道上,享受著清新的空氣和濃濃綠意,身心都會放鬆。
當然,我們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並不是讓人們有病不去醫院看醫生,而是告訴人們,在什麼時候應該去找醫生,即使在名醫指導下,也需要靠自己細心理解病情和醫囑,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療。更重要的是,在無病的時候,如何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調理自己的身心健康,關愛自己,做自己的醫生。
知道,更要做到
大家明白了健康其實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可還是有很多人過著不健康的生活。這其中最大的要害是什麼呢?知道,卻做不到!也就是知、信、行的落差。
“知、信、行”就是指知識、信念和行動。與之對應的是古人的觀點“聞道、悟道、行道”。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預防疾病,這些都容易。拿吸煙為例,100個吸煙的人中知道吸煙有害的至少有95個,願意戒煙的有50個,而真正能戒煙的不到5個。減肥也是類似的情形。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產生這麼大的落差呢?這個原因是人性造成的。這是人性的特點,也是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弱點就在於“人往往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在物欲的誘惑下和社會“虛火”的驅使下更是如此。人性的改變是很困難的,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習慣就像船上的纜繩,每天加上一小股,用不了多久,它就會強大得不得了。生理學和心理學上講,習慣就是一種動力定型。大腦對於原來的習慣輕車熟路,因為它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耗能最少,最輕便。生物的本能就是要耗能最少,趨利避害嘛。
習慣養成後,要想把它改過來,是很難的事。所以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健康重要,但要改正過去錯誤的習慣卻往往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