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其實很簡單。健康不需要高科技,因為人體自身的本能就是最高的“高科技”;健康也不需要高投入,簡單生活,同樣可以達到精致人生。
健康麵前人人平等,平民百姓一樣健康百歲。
健康其實很簡單
生老病死是自然循環,亙古不變,但死亡的方式卻有不同:一種是自然凋亡,一種是病理死亡。前者是無病無痛,無疾而終,平安百歲,快樂輕鬆。生如春花絢爛,走如秋葉靜美。後者是中年得病,肉體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財兩空。
造成兩者差別的原因何在呢?
看看百歲老人與英年早逝者的生活方式就明白了。百歲老人盡管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仔細分析就發現,所有百歲老人都有共同特點,無一例外,那就是心胸寬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愛活動、愛勞動、愛運動;飲食上什麼都吃、吃得很雜,但適可而止,七八分飽。再看看那些英年得病或早逝的白(領)、骨(幹)、精(英)們,他們也有共同規律,那就是“三少”:自我保健知識少,保健意識更少,而實際保健行動更是少之又少;“三超”:壓力超載,工作超速,體力超累。生物鍾節律打亂,疲勞積累,健康透支,違背了自然規律,自然早早夭亡。
健康其實很簡單:順應自然,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保持陰陽平衡、和諧適度即可。健康不需要高科技,因為人體自身的本能就是最高的“高科技”,隻是不要去破壞它、幹擾它,正如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說,“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同時健康也不需要高投入,平常飯菜,平和心態,平均身材,加上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時,三餐八分飽,一天八杯水,就可以了。健康麵前人人平等,誰違背,誰遭殃,國王皇帝也不例外;誰順應,誰受益,平民百姓一樣健康百歲。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中國營養學泰鬥談長壽”,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學存教授,1917年生,剛過九十大壽。他精力充沛,精神矍鑠,步履穩健,思維敏捷,不但堅持上班,還每天收發電子郵件。這使記者產生了濃厚興趣,想探討一下陳老的健康秘訣是什麼?是神奇的營養配方?高深的氣功心法?還是另有訣竅?結果發現大道至簡,隻三句話:為人寬容,堅持散步,什麼都吃。
讓我們看看陳老怎麼說,“秘訣?我可沒有什麼秘訣啊!要說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心情愉快,經常運動和飲食多樣化。”
陳老說:“心情愉快是最重要的,快樂的心情帶來積極樂觀的態度,生活才更有味道。怎麼做到心情愉快呢?一是要寬容,二是要多與人交流,不要斤斤計較,算計得越多,心情越難愉快,心理負擔越大。心理壓力大,需要找朋友、同事、家人聊天,把壓力宣泄出去。”陳老喜歡和年輕人聊天,感受他們的朝氣。陳老的經驗和中醫的“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及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四大基石”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在運動上,陳老說:“人的身體就像機器,老不用就會生鏽。”他年輕時很喜歡跑步,現在年紀大了,就改為散步,堅持每天走上30分鍾。相比身體鍛煉,陳老更重視腦力運動,積極求知,天天看報,天天學習,對周圍事物充滿興趣。
陳老是我國營養學界的泰鬥,人們認為他在吃的方麵一定是大有講究的,其實不然。陳老說,他平時從沒吃過什麼特別設計的“長壽”菜譜,也不刻意追求多少卡路裏,隻是吃得雜一些,肉、蛋、奶、蔬菜、水果、細糧、粗糧,什麼都吃。因為什麼都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全麵均衡的營養攝取。
他說:“有些人年紀一大,就什麼都不敢吃了,其實沒必要。比如膽固醇,這是人體的正常需求,即使不從食物補充,人體也會自己合成,還要耗費其他營養。”對於肉類,陳老覺得各種肉都可以吃一點,但他本人最喜歡的還是魚肉,因為魚肉蛋白含量相對較高,而脂肪少,無論是深海魚還是淡水魚都挺有營養的。
對於蔬菜水果,陳老認為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因為有豐富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和纖維素,對老人擺脫便秘困擾,幫助很大。不同顏色的蔬菜有不同的營養成分,所以“紅黃綠白黑”搭配吃最好。陳老還認為,應當戒煙限酒,少量紅葡萄酒可以喝些,對人體有好處,但千萬別酗酒。九十高齡的一代宗師,以簡潔的語言說出了深刻的哲理,使人深受啟迪,深受教益。
健康其實很簡單。健康不需要高科技,健康也不需要高投入。健康麵前人人平等,誰違背,誰遭殃;誰順應,誰受益,平民百姓一樣健康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