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有美一人(2)(1 / 3)

這樣炎熱的天氣,這種冷清的環境,又是這般的沉悶氣氛,就連一向好客的店主周姬都覺得甚為無聊,完全沒有了待客的熱情,隻縮在櫃台後,怏怏發呆。不過,對於生性隨意的張士師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正常而平淡的日子。他人生中的二十六年,絕大多數都是過著這樣的日子,他並不覺得今日會有什麼不同。雖然有時候他也會感到茫然,渴求更新鮮更刺激的生活,但隻要照舊喝上幾杯酒,發上一陣子呆,無聊的感覺很快就會過去,他照樣會覺得日子過得很快樂。

命運的神秘在於未來不可預知。他當時還不知道,這一天,恰好就是他人生中最為傳奇的一天。

張士師所坐的位置,正好能窺見飲虹橋全貌。這是一座弓形石拱橋,弧線優美,斜跨在秦淮河上已經有近百年的曆史。內秦淮河剛好在這裏分流,一支直接向西流出九西門,一支向北再向西,流向金陵城西北的石頭山。秦淮河上的橋不少,如上浮橋、長樂橋、鎮淮橋、武定橋等,惟獨飲虹橋的名字最為風雅。據說“飲虹”本是當年修這座石橋的工匠的女兒的名字,如此命名,倒也不失為一樁美談。隻是在最近半年,突然傳說這是座極不吉利的橋,還得了個新名稱,叫做“飲魂橋”,意即能吞噬掉人的魂魄。甚至金陵城中還有童謠傳唱道:“飲虹橋,飲人魂。夜半裏,淒聲聲。”

其實傳說的起源,不過是半年前的冬天,接連兩天晚上有一男一女各自從飲虹橋上投水自殺了。緊接著又有好事者從城中老人那裏挖出陳年舊賬,說是當初那叫飲虹的女孩子,便是在十六歲那年從飲虹橋上跳秦淮河而死,如今,她的鬼魂又回來了。從此以後,飲虹橋就完全變了樣兒,晚上無人敢走不說,還有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說是飲虹橋不但飲人魂,而且開始鬧鬼了——據聞每到月圓之夜,都會有披頭散發的水鬼在橋頭遊蕩,陰魂不散,往往還發出淒厲的哭聲。傳言者往往繪聲繪色,鑿鑿有詞,不由得讓人不信。有個外地來的行商,膽子很大,從來不信鬼神傳說,聽了後特意深更半夜跑到飲虹橋上走了幾遭,結果第二天一早回到客棧就病倒了,拖了一個多月也沒治好,最後客死在金陵客棧。自那以後,再也沒有人輕易敢過這座橋。金陵酒肆素來晚間的生意最好,不少畫舫遊船總是特意停靠在這裏,夜橋燈火,直連星漢,水郭危檣,逼近鬥牛,然則自飲虹橋成為飲魂橋後,客人也都不願意再來此處光顧,這家百年老店的生意由此一落千丈。

這飲魂橋的傳說,張士師原也聽過,他本不大相信真有鬼魂這回事,隻是跳橋自殺的男子身份特殊,按照張家的傳統,凡涉及政治的都是絕對不可沾手的,他心裏雖然有些好奇,可絕對不敢違背祖訓。何況在金陵城中傳出這等真假難辨的鬼故事,原本就相當奇怪,既然負責京城警衛的金吾衛不理,負責刑獄治安的江寧府不睬,又哪裏輪得到他一個小小的江寧縣吏來管?

還有最好笑的,金陵酒肆的對岸就是上元縣衙,恰離飲魂橋不遠,縣衙公差過河寧願繞遠也不走這橋,說是晦氣。問他們為何不查查鬧鬼的事,他們竟然回答說,上頭又沒讓去查,何必多此一舉呢?實際上,對張士師而言倒並非一件壞事,自有了“飲魂橋”的傳說後,金陵酒肆賓客銳減,他再也不必因來得遲了而苦等座位,酒錢也跌了一半呢。

不急不緩地飲完兩瓶酒,張士師已然微有醺醉之意,他幹脆眯起了眼睛,向外眺望風景。

明亮的陽光灑在平靜的河麵上,看上去有些燥熱刺眼。水麵上不斷地漾起一圈一圈微細的漣漪,閃閃發亮中自有一種雅氣的風韻,仿佛裏麵潛藏著許多古老的美麗。徜徉河畔的人,鼻息中總有一縷暗香氤氳綿綿,那是秦淮河所獨有的水草幽香。這氣味自鼻息直達腦門,漸漸遍布全身,清新怡然,縈心繞魄,令人不由自主地對眼前的這條河流玄思遠想。這就是秦淮河的魅力呀,雖然經曆了千年的風雨歲月,卻依舊如璞玉一般,溫潤內斂,沉寂著無盡的遐思。麵對它的時候,感覺總是如此安詳、恬靜,令人全然忘記了茫茫苦海、洶洶人欲,享受到人生中小小的愜意和滿足。難怪有人說,來秦淮河之前,不曾有惆悵的理由;而來到秦淮河之後,不再有漂泊的借口。這樣一條河流,這樣一種相遇,怎能不令人魂牽夢縈、心之潮汐?

思緒正漫無邊際之時,不知道何處船舫中有人吹起了笛子。笛聲婉轉悠揚,帶著濃濃的秦淮味道——七分繾綣多情,又有三分幽怨,倒也為這悶熱的天氣平添了幾絲涼意。就連酒肆裏那幾名一直在竊竊私語的老文士也停止了交談,側耳傾聽起笛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