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一江春水向東流——夜宴背後的南唐史(1)(3 / 3)

李煜這一佞佛的“愛好”甚至被精明的宋太祖趙匡胤充分利用,他選了一名口齒伶俐、聰明善辯的少年南渡來見李煜,大談人生和性命之說。李煜信以為真,以為是難得的真佛出世,從此就很少注重治國安邦以及邊防守衛,而是整天念佛。有一次,他巡視僧舍時見小沙彌正在削製廁簡(長條形竹製薄片,功用近似後世廁紙),生怕廁簡芒刺粗糙,信手拿起來在自己麵頰上刮試,直到光滑為止。

一國之主如此,文武百官也紛紛仿效,莫不以素食齋戒奉佛為榮。中書舍人張洎每見李煜必論佛法,長於屬文的韓熙載專為寺院撰寫碑文,就連一些鎮守邊關的節度使也以專車載佛,隨時頂禮膜拜。

如此醉心佛事,貽誤朝政,也激怒了一些忠君憂國之士。歙州進士汪渙冒死上《諫事佛書》:“昔梁武事佛,刺血寫佛書,舍身為佛奴,屈膝為僧禮,散發俾僧踐。及其終也,餓死於台城。今陛下事佛,未見刺血踐發,舍身屈膝,臣恐他日猶不得如梁武也。”可惜李煜疏覽後絲毫不加收斂。

即使有將領提議加強邊防,李煜也極力壓製。宋開寶三年(970年)冬,南都留守林仁肇提出:“淮南諸州戍兵,各不過千人,宋朝前年滅蜀,今又取嶺表,往返數千裏,師旅罷敝,願假臣兵數萬,自壽春北渡,徑據正陽,因思舊之民可複江北舊境,彼縱來援,臣據淮對壘而禦之,勢不能敵。兵起之日,請以臣舉兵外叛聞於宋朝。事成國家享其利,敗則族臣家,明陛下無二心。”表示願意領兵北上,收複舊地。甚至還預先為李煜鋪好了開脫的退路:他起兵的時候,李煜就向外宣稱林仁肇叛變。倘若事成,得利的是南唐,倘若失敗,犧牲的就是林仁肇全家,李煜不必承擔任何責任。林仁肇的這一安排十分妥帖,可是對這樣的有限的冒險李煜卻是“懼不敢從”,隻知念佛、填詞、醉生夢死。

林仁肇是南唐惟一的一員虎將,以致宋太祖趙匡胤千方百計要除掉他。宋太祖先派人到南唐,暗中畫下了林仁肇的畫像。得到畫像後,宋太祖便把它掛到牆壁上,然後召見正被軟禁在汴梁的李從善(李煜親弟),問他認不認得畫像中的人是誰。李從善一時沒有認出來,宋太祖便笑道:“這是你們江南有名的大將林仁肇,他即將前來歸降,先送來畫像作為信物。”李從善回去後,馬上親筆寫了一封密信,告知兄長李煜說林仁肇要謀反。恰巧那時林仁肇與部下將領不和,那人就造謠說林仁肇與宋太祖勾結,妄圖割據江西自立為王。李煜派人賜給林仁肇毒酒,造成了大將未死敵手的悲劇。

不僅如此,就連東邊實力弱小的吳越李煜也不敢碰。沿江巡檢盧絳曾經對他說:“吳越是我們的仇敵,將來肯定會和宋朝一道攻擊我們,做其幫凶,我們應當先下手滅掉他,免去後患。”李煜卻說:“吳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麼能輕舉妄動、發兵攻擊呢?”盧絳說:“臣請陛下以屬地反叛為名先予以聲討,然後向吳越乞求援兵,等他們的援兵到了,陛下就發兵阻擋,臣再領兵悄然前去偷襲,就能一舉滅掉吳越。”李煜根本就聽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