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一江春水向東流——夜宴背後的南唐史(2)(1 / 3)

李煜身邊有幾個著名的美女。宮女窅娘用帛纏成小腳,用足尖支撐身體舞蹈,“淩波妙舞月新升”,深得李煜讚賞。據說,這是中國古代芭蕾舞的發端,而婦女纏足也是自窅娘起蔚然成風。

李煜妻子周後是錢塘著名美女。周後,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之女,十九歲與李煜成婚。李煜即位,立為皇後。周後精音律,善歌舞,通書史,至於采戲弈棋,也無不絕妙,可稱得上是五代時期的一位才女。據《南唐書》記載:“唐朝盛時,霓裳舞衣曲為宮廷最大歌舞樂章,亂離之後,絕不複傳,後(大周後)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之餘音複傳於世。”可見周後在音律上造詣極深,與李煜可謂是誌同道合,因此二人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愛情,堪比當年的唐玄宗和楊貴妃。

可惜好景不長。周後四歲的兒子仲宣有一日在佛堂玩耍,剛好有一隻大貓趴在佛堂中高懸的琉璃燈上。大貓突然躍下,琉璃燈跟著摔下,小仲宣受驚嚇而死。本已經有病的周後驚聞兒子驚悸而死,病情轉重,也撒手西去。

周後有妹嘉敏,天真爛漫,清新自然,美色無雙。周後死後,周嘉敏妹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後,史稱小周後。據說周後臥病在床時,李煜已經與小周後偷偷私會調情。陸遊《南唐書·後紀傳》說:“或謂後寢疾,小周後已入宮中。後偶事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後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患怒,至死麵不外向。放後主過哀以掩其跡雲。”馬令《南唐書·後妃傳》又經:“後自羅惠殂,常在宮中。後主樂府詞有‘衩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道類,多傳於外。至納後,乃成禮而已。”後來一些畫家以李煜與小周後為題材,將二人幽會的情景畫入畫中,即著名的《小周後提鞋圖》。

小周後性愛綠色,所穿衣服,都尚青碧。有一個富人,染成一匹縐絹,曬在苑內,夜間遺忘未曾收取,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其色分外鮮明,後主與小周後見了,一齊稱美,於是妃嬪宮人,竟收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後來李煜又在妃嬪宮人的妝束上,想出一種新鮮飾品,用速陽進貢的茶油花子,製成花餅,或大或小,形狀各別。令妃嬪宮女淡汝素服,縷金於麵,用這花餅裝點在額上,稱為“百花妝”。

在風流浪漫生活的同時,李煜對宋朝卑躬屈節,不斷以金帛珠寶結宋朝皇帝的歡心,史載“(李)煜每聞(宋)朝廷出師克捷及嘉慶之事,必遣使犒師修貢。其大慶,即更以買宴為名,別奉珍玩為獻。吉凶大禮,皆別修貢助”,想以此來維持他在江南一隅的統治。由於國庫已經枯竭,為了上貢需要,不得不在乾德二年(964年)采納戶部侍郎韓熙載建議,發行鐵錢以救急。同時巧立名目收稅以增加財政收入,到後來,就連民間鵝生雙蛋、柳條結絮都要抽稅。有一陣金陵少雨,有人戲稱是:“雨懼抽稅,不敢入城。”

為了進一步討好宋朝,李煜又主動去唐號,改印文為“江南國主印”,將已封王的諸弟降封為公;貶損製度,下令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為司會府,禦史台為司憲府,翰林為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其餘官稱,多所更定;宮殿悉除去鴟吻;甚至親自穿紫袍接見宋朝使臣,執藩臣禮數。然而他的苟安、他的懦弱、他的無能、他的臣服,並沒有改變趙匡胤消滅南唐的決心,便幹脆自暴自棄,日日沉湎於酒色。

趙匡胤滅南漢後,便在荊湖造大艦龍船數千艘。當時江南池州人樊若水在南唐不得誌,便想歸順宋朝。他假裝在采石江麵釣魚,乘小船,載絲繩,往來於南北岸幾十次,測得了江麵的寬度,以此作為大禮上書宋朝,請造浮橋渡江。趙匡胤考慮到宋軍大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戰,便采納了樊若水的意見。

宋開寶七年(974年)的秋天,趙匡胤打算出兵攻打南唐,因師出無名,便派左拾遺、知製誥李穆出使江南,召李煜入朝。李煜畏懼宋朝軍威,準備入朝,但為大臣陳喬和張洎所阻,李煜遂稱病不朝。李穆勸道說:“請國主深重考慮入朝一事,希望將來不要後悔。朝廷(指宋朝)兵精甲銳,物力雄富,恐怕江南不是對手。”李煜之弟李從善之前出使宋朝,一直被扣在汴梁,李煜生怕自投羅網,始終不肯答應。趙匡胤終於有了出兵借口,隨即以曹彬、潘美為大將,率兵十萬討伐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