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店怎樣才能贏利
開辦小店,其最終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賺錢,這在前麵介紹商品經營的概念時已有所論及。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贏利的目的呢?這裏邊大有學問。作為小店的業主,必須懂得和遵循商品流通的客觀規律,同時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既能掌握原則,又會巧施謀略,隻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商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奪取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1.采購商品要掌握的原則
經商經商,進貨頭一樁。進貨是用貨幣購進準備日後出賣的商品的行為,是小店經營活動的起點。買是賣的基礎。人們常說,“采購到好的商品就等於賣出了一半”,“買好才能賣好”。還有人說,“隻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
如何才能做到不錯買呢?這需要掌握進貨的一些原則和技巧。
就商品采購來說,首先必須認識到,買進什麼,買進多少,這些都必須從今後的銷售活動作為出發點來考慮。采購什麼樣的商品,采購商品數量的多少,既不決定於小店業主,也不決定於采購員,更不決定於生產廠家(或批發商),而是決定於商品的消費者。商品采購必須“圍繞市場消費的需要”來進行。
小店業主應當在調查市場需要的基礎上,按照下列的一些商品進貨原則來進行采購。
(1)堅持經營範圍的原則 小店的經營範圍是經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核批準的,不應隨意變更。進貨要以本店經營範圍內的商品為主,兼營商品為輔,以利於保持本店的經營特色。要防止盲目購進超出本店經營範圍且不熟悉的商品,以免積壓而造成經濟損失。
(2)以銷定進、勤進快銷、以進促銷、合理庫存的原則 “以銷定進”就是根據銷售需要來決定商品購進。在正常情況下,銷多少,進多少;什麼時候銷,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銷得多,什麼時候進得多。
“勤進快銷”是指組織進貨時要小批量、多品種、短周期。這是零售小店所特有的進貨原則。無論小商店或小飯店,它的經營資金都是有限的,都要做到勤進快銷,力爭運用較少的資金來經營更多的商品,而且要保證經營的商品品種齊全、適銷對路。勤進與快銷既相互聯係而又互為條件。勤進,也不是說越勤越好,過分增加進貨次數,既不利於資金周轉,又容易造成銷售斷檔。勤進快銷要同小店的業務活動和商品信息反饋緊密結合,著眼於本供應區內的消費者,掌握他們需求量的大小和特點。勤進快銷的主要方法是分批進貨,合理安排進貨次數,既不多,又不少,以不積壓和不脫銷為原則。
“以進促銷”就是擴大貨源,以增加商品銷售。這一條原則對新商品或不太暢銷的商品尤其重要。新商品處於試銷階段,尚未完全打入市場,消費者不熟悉,因而銷量較低,必須通過各種促銷手段,積極組織試銷,力求盡快占領市場。對不太暢銷的商品,則要設法延長其壽命周期,並盡快推銷出去。
以進促銷與以銷定進是相輔相成的,必須二者兼顧,統一考慮。如果單純強調以銷定進,會使“進”處於被動地位。小商店要在廣泛搜集商品需求信息、周密分析研究產銷變化情況的基礎上,及時采購一些新款式、新花色的品種,通過少量試銷的辦法,積極擴大適銷商品,這樣,有利於掌握商品營銷的主動權。在市場競爭的形勢下,努力開辟新商品的市場,尤其顯得重要。
“合理庫存”,即指合理儲存商品,以保證銷售不斷檔。這就是說,在組織進貨時,要注意保持與正常經營相適應的商品庫存量,以保證商品周轉的連續性。這樣也有利於商品資金的定額管理。各類商品儲存量的多少,按它們周轉期的長短不同來分別確定。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類商品的進貨和庫存數量要視小店銷售的情況而定:暢銷商品要勤進;銷售情況一般的商品要慎進;常年銷售的商品要有庫存保證;開始進入滯銷的商品要減少或不留庫存。
(3)哄銷商品謹慎進貨的原則 對於各商店一哄而上都來經營的商品,進貨時要持謹慎態度。實踐證明,大家一哄而上經營的商品,往往會使市場很快飽和,形成供過於求,這是商品滯銷積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於哄銷商品,要力爭搶在浪頭之前,切忌跟著別人後麵趕浪尾。同樣,本店經營的某些暢銷商品,一旦發現其他商家也都來競相經營時,就要注意少吃“回頭草”,適可而止,見好就收,如果仍然繼續不斷地大量進貨,就會導致商品超過消費者的需求量,形成滯銷而造成損失。
(4)適應時令的原則 季節性商品的時間性很強,一般隻有幾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經營中稍一忽視,便會喪失大好時機,眼看著本來可以賺到的錢化為泡影。“秋來汗衫到,冬去賣棉襖”,諷刺的就是進貨誤了時,這是經商最為忌諱的。所以,對於季節性很強的商品,要在季節到來之前,在搞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事先擬訂計劃,提前進貨,備足貨源。人們常說,事初要“抓頭”,就是指要抓住季節的開頭,早進貨,多進貨,早上市;事中要“補”,就是指季節的中間要及時添補一些品種和數量;事末要“去尾”,就是說季節之末要注意壓縮進貨數量,以免造成過時積壓。當然,小店也要注意在消費者中常出現的持幣待購現象,他們大多是名牌商品或緊缺、耐用消費品的購買者,有時會使某些過時商品也產生旺銷的現象。
(5)堅持質量標準的原則 進貨時一定要注意商品質量,防止購進質次價高或假冒的商品,以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消費權”,對有些商品的購進,如入口的食品、接觸皮膚的化妝品、家電商品和耐用消費品等,更要特別注意檢查它們是否符合衛生安全質量標準。
當然,在切實保證商品質量的前提下,也要注意進貨渠道的合理性,做到距離較近、環節較少、費用較省,以降低商品成本。
(6)兼顧的原則 進貨要大小商品、厚利與微利商品、暢銷與平銷商品兼顧,以適應消費者的不同需要,吸引更多的顧客。
以上幾條原則,是互相聯係、互相製約的,要在實際工作中,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運用。
2.安全運輸和合理儲存商品
(1)及時安全地運輸商品 商品運輸是商品借助於運力實現空間的轉移。它是商品流通的繼續,是商品經營活動不可缺少的環節。小店的商品運輸,有的是從產地到商店的直接送達,有的是由批發環節到零售環節的轉移。
商品運輸應遵循的原則是“及時、準確、安全、經濟”,也就是要走最短的路線,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費用,把商品完好、安全地運輸到目的地。
究竟選擇何種運輸方式,要根據商品的性能、特點及市場需求情況確定。要通過分析對比運輸的安全程度,運輸工具的運行速度,以及運輸費用等,從中選擇最合理、最經濟的運輸方式。價值較低的商品,盡量選擇運輸速度較慢、運費較低的運輸方式;價值較高或極易腐爛的商品,可適當選用速度較快、運價較高的運輸方式;鮮活的、季節性強和市場急需的商品,則應選擇運輸環節少、發運速度快的運輸方式。
商品運輸中,速度是一個重要方麵,一般情況下力求用最短的時間把商品運送到目的地,但由於運輸速度的快慢與運費的高低有關,所以,在重視運輸速度的同時,還要講究經濟合理,盡量節省運費。為此,可以通過算賬對比的方法,作出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