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店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知識技能
做好小店經營工作,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能,並會利用各種靈活的經營方法與經營技巧來搞好經營和服務工作。
1.良好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就是人們在從事各項職業時,從思想到行為所應遵循的規範和準則。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小店屬於“窗口”行業,從業人員就是“窗口”的形象,他們直接同顧客打交道,遵守職業道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搞好商店經營活動的前提。
作為一名小店營業員,職業道德的內容很多,但文明服務、禮貌待客是最基本的要求。營業員不能隻看到自己為別人服務,而看不到別人也在為自己服務。從業人員隻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顧客著想,就會自覺地講究商業職業道德。
商品經營活動是經濟活動,是要賺錢的,從業人員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小店的信譽和效益。所以,小店營業員必須在經營活動中,樹立良好的服務觀念,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恪守商業信用,建立小店信譽。
維護消費者權益是商業職業道德的重要方麵,也是提高小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方麵。以下是消費者應有的十大權利,從業人員應予以尊重和維護:一是瀏覽觀望權。營業員對於顧客的到來、參觀店容、瀏覽商品都應抱歡迎的態度。有的小店商品的陳列雜亂無章,使顧客無法瀏覽;有的營業員背向顧客,紮堆聊天,旁若無人,這些都是不對的。二是了解商品權。有些商店願意花錢登廣告推銷商品,可是顧客登門來詢問的不花錢的“廣告”卻不願做;很多營業員對商品的知識除了單價外所知甚少,往往一問三不知,這些都會直接影響銷售。三是選擇商品權。顧客要挑選一下商品,但有時要看營業員的臉色,並不斷說好話,否則就不讓挑選,這也是商店的大忌。四是自由購買權。目前,顧客購買權有時會受到種種限製,比如,搭配商品強製購買等。五是公平買賣權。商店首先要價格公平,不能缺斤少兩,以次充好,冒牌摻假;同時還應講究人格平等,不能優親厚戚,欺老壓童。六是安全消費權。小店進貨時一定要把好質量關,不能欺騙顧客、出售有隱患的商品。七是節約時間權。顧客願意用較少的時間來完成購買過程。營業員應主動介紹商品,準確利落地成交。八是退換商品權。商品有問題,顧客有權要求商家給予退換。九是售後維修權。顧客購得的商品出現故障而要求維修時,廠家義不容辭,商店也責無旁貸。十是批評權。顧客有時對商店不滿意,提出意見,這是正常的情況。
2.豐富的商品知識和嫻熟的技能
營業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商品知識,應熟知所經營商品的性能、特點、保管、使用等知識。獲得商品知識的途徑很多:一是參加各種業務知識學習班學習;二是向其他商店有經驗的營業員請教;三是向廠家的推銷員了解情況,打聽其他商店的經營情況和其他地區的消費趨勢;四是參觀工廠和有關展銷會、交易會;五是從報紙、雜誌上學習有關商品的知識;六是在實際銷售工作中邊幹邊學;七是向顧客學習,經常了解消費者使用商品的情況和經驗。
營業員還必須具備嫻熟的技能:一是心算能力和計算器(算盤、電子計算器或電腦等)的使用;二是一定的文字寫作水平,學會起草有關商品的介紹和廣告詞;三是會講普通話,注意洽談、售貨與服務時的語言藝術;四是懂得並掌握顧客的心理等。
此外,營業員還要注意自身的儀表美,著裝樸素大方,化妝淡雅而不妖豔;遵守各項規章製度,按規範要求開展服務工作。
二、小商店商品經營選擇
小商店因其經營商品性質的不同,可以區分為很多種,如服裝店、鞋店、百貨店、五金店、書店、食品店、藥店等等,不勝枚舉。由於它們都定位在小規模的商品零售業,其商品經營各環節所遵循的基本原則都是一致的,這是共性,本書的第一部分已作介紹。但是,因為這些小商店經營商品的性質不同,其經營活動又會有各自的特點,例如食品有保質期而五金器材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前者進貨、存儲和銷售的時間要求就遠比後者嚴格,這是個性。因此,小商店從業人員除應懂得經營的共性和一般規律外,還必須掌握自己商店的個性和特殊規律。現就與人們日常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服裝、鞋類和食品三種小商店的經營問題,分別作一些介紹。
(一)服裝商品經營
服裝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完美的服裝是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的水平,體現著民族的精神和時代風貌。
服裝經營涉及麵廣,是多種學科(例如社會學、美學、心理學等)知識的綜合利用,與其他商品比較,有其特殊的經營規律和趨勢。服裝經營的特殊性體現在個性化、區域性強、更新周期快等幾個方麵。服裝被稱為“流動的藝術”。它的款式、顏色變化大,推陳出新迅速,導致其經營的多變性、競爭性。從服裝經營的發展趨勢看,最終勢必朝著專業化、係列化的方向發展。
1.捕捉市場信息,科學組織進貨
服裝商品的進貨是服裝經營活動的起點,能否科學地組織進貨,直接關係到服裝經營的成敗。
(1)調查了解周圍環境,認真捕捉市場信息 商店業主首先要了解本地區各民族、各種職業和各個年齡層次人員所占的比例,分析他們的生活水平和購買力,掌握他們對服裝麵料、款式、色澤的愛好,以及當前社會的流行趨勢,等等,然後根據這些信息研究服裝需求趨勢,並利用自身條件,及時組織廣大消費者喜歡的服裝貨源,擴大市場占有率。關於服裝款式的流行規律,據一些行家認為,“江南看國外,北方看南方”,國外的一些新款式一般第二年在我國南方就會流行起來,而北方則要在南方流行一年後才能陸續開始。這個規律也是了解服裝市場、捕捉服裝信息的一條渠道和方法。
(2)掌握服裝壽命周期,及時變換經營手段 服裝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樣,都具有市場壽命的四個階段,即進入期、成長期、飽和期和衰退期。但是,服裝商品由於發展的多樣化、藝術化、時裝化,從總體上看,它的壽命周期正在縮短,更新周期在加快。一個精明的經營者,進貨時必須掌握商品的壽命周期。進入期,新的服裝款式剛上市,還沒有被廣大消費者所認識,這時要以打開銷路為主,進貨要慎重,花色要多些,而批量不能大或暫時采用代銷方式,以減少經營上的風險。成長期應保持一定量的庫存,以防脫銷。飽和期,由於市場上的商品量不斷增大,各商店的實際銷售情況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因此要控製進貨數量,儲備不宜多,以免造成積壓。這個時期,名優商品的銷售競爭力顯得更為突出。衰退期,不少商店開始甩賣貨底,把資金轉向其他新的服裝款式。此時,也可對滯銷商品采取轉移陣地、向偏遠地區調運和推銷的手段,以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