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後,隨著血中酒精濃度上升,神經精神係統產生不同反應,有位學者精辟地描述:起初時,當血中酒精濃度為20毫克%時飲者心情好、精神爽,有歡快感,是飲酒後的最佳狀態;當酒精濃度為40毫克%時,飲者表現如孔雀,愉快而健談,思維敏捷,樂而忘憂,好展示炫耀自己;當濃度為80毫克%時,表現如獅子,精神亢奮,自高自大,語言傲慢,科長說成處長,剛愎自用,略有微醉(按交通法規定,50毫克%即為酒後駕車,100毫克%為醉酒駕車);當濃度為120毫克%時,表現如猴子,自控力減弱,行為古怪,作弄戲謔,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事都敢做,是酒後誤事期;當濃度在160毫克%~200毫克%以上時,表現如蠢豬,思維紊亂,步履蹣跚,反應遲鈍,語無倫次,有的開始朦朧倦睡,漸入昏睡。酒精濃度再高,可導致昏迷,深度麻醉,直至死亡。
交流比“杜康”更能解憂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的千古名句,讀來讓人蕩氣回腸。但從現代心理學角度看,何以解憂,應當是“唯有交流”。
怎麼交流?用語言,用心靈交流。
與誰交流呢?與人交流,友人、親人、愛人;與書交流,小說、曆史、勵誌書;與自然交流,陽光、空氣、水、名山大川、名勝古跡。
實踐證明,對酒當歌,以“杜康”澆愁隻能是愁更愁,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與人的心靈交流,所有的憂愁煩惱,抑鬱苦悶都能在春風化雨般的心靈撫慰,涓涓流水般的心靈滋養中化解。尤其是夫妻間的話聊、牽手和愛窩,其偉大力量是世上任何美酒佳釀、名珠寶玉都無法比擬的。
書是知識的源泉,進步的階梯,智慧的鑰匙,有書做朋友,你就是最幸福的人了,“讀書靜坐,各得半日;清風明月,不用一錢”。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回歸母親的懷抱,接受陽光、空氣、水的洗禮,看看神奇的造化,秀美的山川,你的心靈會淨化,人格會升華,會有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悟,“念天地之悠悠”,“感吾生之須臾”,還有什麼想不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