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死亡的第一病因--肺炎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將軍在夏威夷去世,享年101歲。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注意到,張學良的直接死因是老年性肺炎。而張學良將軍的夫人,曾與他風雨同舟、共譜傳奇人生的趙一獲也是因為肺炎並發症撒手人寰。
醫學發展到今天,肺炎不再是讓人談虎色變的不治之症,在適當抗生素和對症治療下,一般十天至兩周即可康複。但肺炎為什麼會頻頻光顧老年人,成為老年人畏懼的“殺手”呢?
據統計,肺炎已成為80歲以上老人死亡的第一病因。由於老年人心、肺、腎等重要髒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極晚患呼吸道感染繼發肺炎。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髒病等慢性病,心腎功能衰退速度明顯加快,不及中年人的一半,甚至1/3。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風吹草動,感染了肺炎,便可迅速出現心力衰竭。所以,老年性肺炎死亡率極高。
心與肺,解剖上毗鄰,功能上互相依存,密切相關。唇亡齒寒,肺部病變時,首當其衝受打擊的就是心髒。一旦肺部有炎症,氣體交換麵積縮小,功能減退,血氧分壓下降,二氧化碳瀦留,同時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肺動脈壓力增高,這兩者都可加重心髒負擔,誘發心力衰竭。曆史上許多名人到耄耋之年,死於普普通通的肺炎,都與此有一定關係。
防寒飽暖,護肺養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老年人全身反應能力差,肺炎常無典型症狀,發病比較隱藏,一般沒有發熱、咳嗽、胸痛、畏寒等主要症狀,診斷相對困難。因此,及早發現老年性肺炎顯得非常重要。
老年性肺炎預防是關鍵。冬季是老年性肺炎發病率最高的季節,所以老年人要注意防寒飽暖,預防受涼感冒。如患上了呼吸道感染,要及時徹底地進行抗感染治療,千萬別發展成肺炎。患慢性病,尤其是合並呼吸道疾病的老人,要積極治療,還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
另外,老年人應適量、合理地鍛煉身體,使機體逐漸適應天氣冷熱變化。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晰。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日多吃一些營養高、易於消化的食物,多飲水,以利痰液稀釋排出,不吸煙,不酗酒,盡量少去人聲嘈雜、空氣汙濁的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