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的凶手--心絞痛(1)(1 / 1)

潛伏的凶手--心絞痛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有差別,心絞痛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心絞痛是由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產生一時性心肌缺血和缺氧的一係列症狀。

多數發病情況比較典型,主要是心前區絞痛。一般開始症狀較輕,隨後即變得難以忍受,嚴重者伴有大汗淋漓、喘不上氣,甚至有窒息瀕死的感覺。心絞痛結束後,症狀常會慢慢緩解。穩定型心絞痛發作多為1~5分鍾,不穩定型持續時間可以較長,如果程度較重,持續半小時以上不緩解,就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處於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之間。病人的情況非常複雜和危險,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認真治療,將有20%~60%的患者發展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有的心絞痛不典型,表現為上腹不適或者疼痛,而被誤認為是胃病;有的疼痛表現在下頜或者牙齒,被誤認為是牙病;有的表現在左肩,左臂或者整個左上肢疼痛,而不一定有心前區疼痛。有一位著名的醫學教授,每次上樓就感到頭疼,在他上樓的時候血壓並不高,但是心肌缺血卻明顯增加。這說明他的頭痛是由於心肌缺血引起的,而不是高血壓。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多支血管彌漫性病變,後來做了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他上樓時候頭痛的症狀就明顯減輕了。不要對心絞痛存有僥幸,尤其是初次發作的患者。

初發心絞痛最危險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容易發生心絞痛。初發勞力性心絞痛主要是冠狀動脈內易損的板塊以及冠狀動脈痙攣導致血管內皮受到損傷,從而導致血小板活化、粘連、聚集,形成血栓。這類患者發病年齡比較輕,一般初發在40歲左右,男性比女性患者更多,有的還伴有睡眠和休息時心絞痛。臨床專家認為,初發勞力型心絞痛很危險。因為冠狀動脈內板塊不穩定,容易繼發血栓形成。初發心絞痛一般病程短,心肌缺乏預適應,側支循環建立還不充分,所以容易出現透壁性心肌梗死。根據統計,初發心絞痛如不治療,頭一個月的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為8%~20%。如果經過治療,戒煙戒酒、降糖、調脂,一部分能轉化成穩定型心絞痛,有的患者康複得比較好,心絞痛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