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其所經營的各式菜肴通過服務提供給顧客。前來就餐的顧客來自四麵八方,為滿足各方顧客的不同需要,了解中國菜肴和西餐菜肴的主要特點是十分必要的。
1.中國菜肴的主要特點
中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烹飪事業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菜素來講究滋味。中國菜善於選用多種原料,采取恰當合理的作料配比,巧妙運用刀工與火候,將菜肴做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故而人們對中國菜讚不絕口,百吃不厭。
中國菜肴的標準可以用“色、香、味、器、養”來概括,幾者具有內在聯係,相輔相成,融於一體,使人們在食用時得到視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的綜合享受。
烹飪是製作菜肴的一項專門技術。原料經過烹調後形成適合於人們不同口味要求的菜肴。也就是說,通過烹調對原料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使食物中的營養得到充分分解,便於人體消化吸收,並且變得芳香可口,具有複合的美味,同時色澤更加鮮豔,形狀更加美觀。
中國菜的烹飪特點,具體有如下幾方麵:
一是選料講究。中國烹飪應用的原料,總數達萬種以上,常用的約三千種左右。原料又分主料、配料、高料、作料四大類。我國古今對原料的選擇都非常講究,質量上力求鮮活,在規格方麵,不同的菜肴選料有不同的要求,標準在於既美味又養生。
二是刀工精細。中國烹飪的工藝流程有初加工、細加工兩道工序。其中細加工中的刀工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精細的刀工能使原料受熱均勻、成熟度一樣,使各種滋味在加熱中析出、滲透、融合,構成新的美味。因此我國在加工原料時曆來講究大小、粗細、薄厚一致。孔子就曾說過:“割不正不食。”“割”就是現在說的刀工。同此,我國自有鋼刀以後,創造了批、切、鍥、斬、削、刻等數十種用刀技法,並將原料切製成絲、片、條、塊、段、丁、粒、茸、末及麥穗形、核桃形、荔枝形、蓑衣形、菊花形、鬆塔形等上百種花形各異的造型,這種刀工的效果賦予菜肴以藝術形象,不僅美化了菜肴的形狀,也有助於消化與吸收,從而利於養生。很多名菜都是烹調技術與藝術造型的精彩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是配料巧妙。中國烹飪特別講究滋味,既重視烹飪原料的本味,又重視調料的輔味,就是說,菜肴的烹製,除了選擇好主要原料外,還要做好輔料的拚配,達到五味調和、色彩鮮明和諧、菜肴豐富多彩。
四是烹調方法多樣。中國菜肴的烹調方法多達幾十種,如炸、溜、爆、炒、烹、燉、燜、煎、蒸、貼、汆、煮、涮、熏、烤、熗、醃等。由此形成了中國菜肴品種的豐富多彩。每桌菜肴一般都有冷菜、熱菜、大菜、小菜、甜菜、湯菜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