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描勾勒法

白描勾勒法,原指中國畫的傳統技法,即純用“線條勾畫,不加彩色渲染”。將這一技法引入寫作,把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風格,稱為白描勾勒法。

工筆細描法注重精雕細刻,白描勾勒是簡筆勾畫,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文字樸實,不尚修飾,以敘述的語言進行描寫,或者說是敘述和描寫的高度結合,融而為一。二是簡練傳神,不用很多筆墨,無須很多描寫,隻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來。魯迅先生就很提倡這種寫法。

在魯迅的《孔乙己》有段這樣的描寫: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裏,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這是一段典型的白描勾勒文字。這段文字不設喻,沒有刻意雕飾的語言,也沒有進行著意的刻畫,隻是將孔乙己與眾不同的地方作了如實的交代,這樣一個自命不凡而又窮困潦倒、迂腐而又懶惰的貧苦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就活現在讀者麵前。

與工筆細描法相同的是,白描勾勒同樣要注意人物外形特征所體現的性格特點和人物的身份地位。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這就是說,白描勾勒法隻須體現人物的真實麵貌,不須過多的繁瑣的形容和修飾。

在曹禺的《雷雨》》有段這樣的描寫:

四鳳約有十七八歲,臉上紅潤,是個健康的少女,她整個的身體都很發育,手很白很大,走起路來,過於發育的乳房很明顯地在衣服底下顫動著。她穿一件舊的白紡綢上衣,粗山東綢的褲子,一雙略舊的布鞋。她全身都非常整潔,舉動雖然很活潑,因為經過兩年在周家的訓練,她說話很大方,很爽快卻很有分寸。她的一雙大而有長睫毛的水淩淩的眼睛能夠很靈敏地轉動,也能斂一斂眉頭,很莊嚴地注視著。她有大的嘴,嘴唇自然紅豔豔的,很寬,很厚,當著她笑的時候,牙齒整齊地露出來,嘴旁也顯著一對笑渦,然而她麵部整個輪廓是很莊重地顯露著誠懇。她的麵色不十分白,天氣熱,鼻尖微微有點汗,她時時用手絹揩著。她很愛笑,她知道自己是好看的,但是她現在皺著眉頭。

這段對四鳳的肖像描寫就是白描勾勒。文段對四鳳的臉、身材、穿著、舉止、眼睛、笑容都進行了描寫。但這些描寫沒有過多繁瑣的形容和修飾,有的隻是簡練、質樸的文字勾勒,但一位觀之可親、質樸的人物形象已躍然紙上。

(3)畫龍點睛法

畫龍點睛法是指通過描寫人物的眼睛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活動的一種肖像描寫方法。這是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可以從中透露出人的內心世界。

魯迅先生說:“要極簡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認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部的頭發,即使畫得逼真,也毫無意思。”人的喜怒哀樂等各種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總是在眼光、眼神中表現出來的。因此很多作家都很重視描寫人物的眼睛。魯迅先生在《祝福》中就多次抓住了祥林嫂的眼睛進行描寫,反映了人物的悲慘命運。

在魯迅的《祝福》有這樣的描寫:

祥林嫂抬起她沒有神采的眼睛來。

隻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隻是順著限,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她全不理會那些事,隻是直著眼睛。

她臉上就顯出恐怖的神色來。

兩眼上便都圍著大黑圈。

她大約從他們的笑容和聲調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總是瞪著眼睛。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

從這些眼睛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控訴。在老舍《四世同堂》有這樣的描寫:

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雙眼皮,一對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轉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顯得靈動俏媚。假若沒有這一對眼睛,她雖長得很勻稱秀氣,可就顯不出她有什麼特別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使全身都靈動起來,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點都遮飾過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口說出最難以表達的心意與情感,她的眼能替她的心與腦開出可愛的花來。盡管她沒有高深的知識,沒有什麼使人佩服的人格與行動,可是她的眼會使她征服一切;看見她的眼,人們便忘了考慮別的,而隻覺得她可愛。她的眼中光會照到人們的心裏,使人立刻發狂。

這段人物肖像描寫重點就是在刻畫人物的眼睛。人物的眼光、眼珠、眼神所蘊含的豐富而複雜的情感都在這裏表現出來了,人物形象也因之站立起來了。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畫龍點睛法一個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表現人物的個性。通過眼睛的描寫可以表現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下不同的精神狀態和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現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

畫龍點睛法隻是人物肖像描寫的一個方麵,因為它在刻畫人物方麵的重要性,所以常常被作為一種獨立的表現方法。但是,正如肖像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服務的一樣,刻畫人物的眼睛也必須為同樣的目的服務,切不可為寫眼睛而去描寫眼睛。

(4)特征法

特征法,就是抓住人物外貌的顯著特點,加以生動、準確地刻畫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是人物肖像描寫的主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肖像特征,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著、姿態等方麵的顯著個性。抓住人物的個性,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繪,使讀者一接觸到這個人物,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找到了解這個人物的鑰匙。

運用特征法描繪人物的肖像,應注意:首先要準確地把握人物肖像的獨特性。所謂千人千麵,指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區別於另一個人的特點,都有自己的鮮明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從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發現人物的顯著特點,寫好“這一個”,使人們讀後不會與“另一個”混同。其次,要安排好人物肖像描寫的順序。哪些方麵先寫,哪些方法後寫,要有一個順序。再次,可以同誇張、比喻等手法結合使用,以增強文章的描寫效果。

(5)特寫法

特寫法,就是重點描繪人物肖像的某一部位的方法。特寫,一種電影拍攝手法,是用極近的距離拍攝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別放大,以取得突出和強調的效果。人物肖像描寫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刻畫人物肖像某一部位細微變化,反映在這一部位的細節特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描繪人物肖像的時候,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往往不必詳盡而全麵地刻畫人物的整體外貌,而隻是截取人物肖像中的某一部分,加以集中點染,以達到突出和強調的目的。

運用特寫法進行人物肖像描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細部來予以突出描繪,這一細部必須有典型意義,其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性格特征的顯示必須具有某種決定性作用。二是要注意特寫部分與其他部分的統一協調,突出特寫部分並不意味著忽略其他部分,人物肖像乃至整個形象的刻畫要完整一致。

(6)神態法

神態法,就是通過突出描寫人物麵部表情和神色狀態及其變化,來刻畫人物肖像的一種寫人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能夠更有效地表現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變化,進而揭示人物內心活動,反映人物的心靈狀態、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的波動和發展過程,從而立體地刻畫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充實。

運用神態法寫人物肖像,應該注重其麵部表情的刻畫,力爭做到細致、逼真、傳神。同時還要注意人物在不同場合表情神態的變化,要寫出動態,顯出活力,給人以感染。另外,除麵部表情外,還應注意與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麵的描寫結合起來,使之形成一個藝術的整體,體現出統一的格調。這樣,才能使神態法描寫自然、生動、真切一些,使人物形象統一完整,不至於出現性格的遊離和分裂。

6.肖像描寫的語言

肖像描寫是指對人物的外在特征,即容貌、衣飾、姿態、神情、膚色、發型、風度等的描寫。我們在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經驗,“一見如故”、“一見鍾情”、“第一印象”等,而這些“第一”便是人物的肖像,肖像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章的人物塑造。形象逼真的描繪,能使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而肖像描寫最關鍵的是語言,語言要豐富多彩,簡練貼切,形象生動。下麵具體談談作文中肖像描寫的語言要求。

(1)語言要新鮮活潑,豐富多彩

學生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語言枯燥幹巴,人雲亦雲。比如寫小女孩,大多是水汪汪的大眼睛,彎彎的眉毛,櫻桃小嘴等。寫男子漢大多是四方臉,大眼睛,魁梧的身軀。描寫反麵人物總是猥瑣不勘,描寫正麵的人物總是器宇軒昂。這種描寫實在無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其結果不是不考慮描寫對象,千篇一律,就是把人物臉譜化,公式化,簡單化了。

一個人物內在的美醜,決不是依外貌而定的,王熙風相貌實在叫人愛,可她卻有一副蛇蠍心腸。李逵相貌醜,卻胸懷坦蕩。掌握大量的描寫詞彙,是寫好人物的基礎。有了豐富的詞彙,寫作時就能左撿右挑,如魚得水,語言也就有起色了。所以平時應注意收集詞彙,留心記憶,不斷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寶庫。比如臉的描寫,就臉型來說:有方臉、瓜子臉、圓臉、鵝蛋臉、猴兒臉、馬臉等等;就發型來說:有長發、短發、三七開、五五開,有劉海、卷發、披肩、長辮、短辮等等;就臉色來說:有黑臉、紅臉、白臉、粉臉、灰臉、黃臉、棗兒臉、桃花臉、臉色鐵青、黝黑、幹黃、臘白、紅潤、麵龐白淨、黃瘦、茶色、灰黃、清秀、俊俏、憔悴等等。總之,我們語言材料越豐富,寫作時就越能應付自如。另外還要認真觀察,從細微之處,窺見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觀察,比較不同人的不同特征。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這樣寫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臉色青白,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從這段對孔乙己的外貌傳神的描寫,可見作了長時間的觀察。“臉色青白”身體不健康:“時常夾些傷痕”地位低下,常被毒打:“花白胡子”年齡大。寥寥幾筆,就把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生活窮困又自命清高的可憐人形象凸現出來,可見恰當語言的運用可增加描寫的生動性。

(2)語言要簡煉

肖像描寫有時可以潑墨如水,有時要惜墨如金。契訶夫說過:“五張描寫得很詳細的臉,會使讀者注意力疲勞。”因此在描寫中可以運用白描手法,用經濟的筆墨,精煉質樸的文字對人物進行描寫,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的特征,即魯迅說的:“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白描重在傳神,很少用比喻。例如魯迅的《藥》這樣寫小栓:

……小栓坐在裏排的桌前吃飯,大粒的汗水從額上滾下,夾襖上貼住了背心,兩塊肩骨高高凸起,印成一個陽文‘八字’。

這段描寫抓住小栓淌虛汗,瘦削的肩骨等主要特征,傳神勾勒出一個肺結核患者的外貌。

又如魯迅提倡的“畫眼睛”的手法,用筆簡練,但讀者能從所描寫的人物的眼光、眼神,體味人物隱藏內心的微妙、豐富而又複雜的思想感情。《祝福》中多次描寫祥林嫂的眼睛,給讀者留下極深的印象。諶容的《人到中年》中反複描寫被稱為“馬列主義老太太”秦波那種冰冷、懷疑、挑剔的眼光,揭示她那充滿優越而又自私的靈魂。

一位女同學這樣描寫一位後媽對兒子的虐待,“……她氣得肚皮一張一合,像青蛙呼吸一樣,冷若冰霜的臉加上冷峻的目光,使人見了生畏。”這位女同學用了“冷若冰霜”和“冷峻”兩個詞把一個後媽凶神惡煞般的臉麵,百般虐待,萬般挑剔刁難,動不動就“家規難容”的做法,充分地揭示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