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客至(2 / 3)

“也是。”丁主任立即感慨地說,“要是不親自下來深入實際,很難想象你們的辛苦程度呢!”

丁主任說完,甘股長立即像想起什麼似的,說:“說起辛苦,老吳,昨天帶下來的文件,是不是先組織黨員和幹部回來學一學?”

老吳說:“現在召集開會有一定困難。不過,我已做了安排,那些文件都分別帶到各村去了,由聯係各村的鄉幹部組織學習。”老吳說著,不由自主地住了嘴,因為那一大遝文件正在他麵前的辦公桌上乘涼。不過,老吳還是很快地坦然了,心裏說:“真他媽瞎指揮,這時節誰還有閑心聽你念文件!”

不知丁、甘、史看出老吳的情緒沒有,丁主任說:“分開學也好,學了多少次,有多少人參加,要做好統計,要上報的!”

老吳說:“放心好了,小張搞這一套,絕對不會出錯!”

又談了一陣,史幹事突然轉過話題來,問:“吳書記,聽小張說,你們這裏有幾處好景致,能不能帶我們去開開眼界?”

老吳一臉柔和的笑,說:“不要聽小張瞎吹,窮山惡水的,有啥好景致?”

史幹事執拗地說:“你們看慣了,不以為是好景致。可我們卻是機會難得呢!”

老吳想解釋,甘股長卻接過話了:“我們小史呀,最是一個風景迷!年輕人嘛,也難怪,我年輕時,也最愛看個稀奇。”

“算了。”丁主任說,“我們的任務是下來抗旱,再說,老吳的工作忙,我們好意思打攪嗎?”

老吳本來是不同意去看什麼風景的,可一聽丁主任這話就不得不同意了。鄉上的廟小,上麵隨便來尊菩薩,也是要奉為神明的,怎麼能得罪呢?就忙說:“哪裏,隻要各位有這份雅興,明天我就帶你們去看老龍洞。不過,天氣太熱,很辛苦的。”

“沒事!”丁、甘、史都說,“下鄉鍛煉嘛!”

這時,小張又來喊吃午飯了。

第二天,老吳便陪縣上的抗旱工作隊去老龍洞。老吳叫財政員小王作先行官,去通知老龍村肖書記準備午飯和乘涼休息的地方。

到老龍洞有十裏路。一行人先沿著一道山梁走,然後下到一條狹溝裏。在狹溝裏走了五六裏路,折進一條岔溝,這就是老龍溝了。溝底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是老龍河。這裏每到春天,兩邊坡上的杜鵑花、野梨花和菜花盛開,滿坡滿嶺,姹紫嫣紅。清風吹拂,落英繽紛,老龍河中流花片片,滿溝滿穀浮錦溢香。可現在地裏的莊稼和坡上的野草全讓旱魔給壓倒了。遠遠看去,瘦弱、枯黃得像從未吃過奶水的嬰兒,讓人產生一種朝不保夕的生命垂危感。幸而在溪穀兩旁,因為泉水豐富,太陽難以照射到,水草豐茂,間或還有一小朵一小朵的野花夾在裏麵,引起了客人們的興趣。史幹事一邊走,一邊把小草叢中的野花連根拔起,不一時,就拔了一大把。但過一會兒,野花就被空氣中的灼熱給烤得垂下了頭。史幹事把烤蔫兒了的花朵紛紛搖進小河中,複又開始重采。丁主任見了,就笑著說:“路邊的野花不要采!”

甘股長聽了,立即跟在丁主任的話後麵唱了起來:“不采白不采呀!”唱完,包括老吳在內,都哈哈地笑了起來。

說著,笑著,就到了那個叫“老龍洞”的地方,一泓清泉從離地麵兩米來高的石洞內跌宕而來,淌入下麵一道深潭。潭麵雲生汽蒸,娜娜嫋嫋,迷蒙一片,浪花迭起,很有幾分壯觀。

丁、甘、史看見這場麵,都很興奮。

“進洞去看看吧!”老吳說。於是大家脫了鞋襪,下到潭中,從簡易石梯爬上側邊的洞裏,從側洞又進入大洞。走了一段路,洞裏變暗,老吳從挎包裏拿出一支長電筒,又拿出一塊紅綢蒙上。史幹事說:“不蒙這塊布,不是要亮得多嗎?”

老吳說:“洞內有拳頭大的黑飛蛾,還有大蝙蝠。”

丁主任不信,老吳把電筒靠近石壁,果然有一隻隻翕動著翅膀的大飛蛾歇在上麵。丁主任嚇了一跳,甘股長忙問:“這家夥有毒沒毒?”老吳說:“沒毒,放心走好了!”盡管這樣,丁、甘、史全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又走了一段,隱隱傳來一陣聲音,像一位仙人在彈古箏。再往裏走,隻見峻峭、蒼黑的半山石壁上,一道形似龍嘴的巨大裂縫裏,泉水噴湧,飛流直下,轟鳴噴濺,雲飛霧走。老吳揭掉手電上的紅綢,一幅絢麗的畫麵便清晰地呈現出來。可手電的光剛接觸那白練似的飛瀑,一隻隻黑蝙蝠便“噗噗”地飛了起來。丁主任忙說:“快熄掉電光,這些家夥讓人恐怖!”老吳忙又遮上紅綢。甘主任說:“出洞吧,我都冷起來了!”丁主任也說:“可不是,我身上涼颼颼的了。”史幹事人年輕,身體棒,還想在裏麵多站一會兒,可也隻得隨了大流。

出了洞口,在潭邊光滑的石板上洗腳穿了鞋襪。這時,村支書老肖來了。老肖和丁、甘、史三位客人握了手,說:“我來接你們,走到佛爾崖,碰到老胡大爺從崖上摔下來了。”

老吳忙問:“怎麼摔下來的?”

老肖說:“七十多歲的人了,又這麼大的日頭,還挑水淋苞穀,半路上發了痧!”

老吳說:“他兒子媳婦呢?”

老肖說:“他沒兒子,女兒出了嫁,家裏就隻有個老伴。”

老吳說:“那也該讓他女兒、女婿來幫忙淋呀!”

老肖說:“都一樣的天旱,他們也要救自己的。”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丁、甘、史也說話了。丁主任皺緊眉頭,很同情地說:“那也不能要莊稼不要命呀!”

老肖說:“農民就這秉性,把莊稼看得貴。辛辛苦苦種下去了,能救活一棵算一棵!”

史幹事聽了,發起感慨來,說:“中國農民的偉大,真不可形容!早些年,有個作家寫過一篇小說,叫《種苞穀的老人》,很感動人的!”

老吳卻惦記著老人的傷,又問老肖:“摔得嚴重不嚴重?”

老肖說:“頭上摔個口子,流了很多血,我把他扶回去了。”

老吳半天沒說什麼,心裏生出內疚和不安。過了好一會兒,回頭對了主任說:“明天我下村去看看,你們自己玩吧!”

丁主任才受了老肖講的故事的感染,說:“行,你忙去吧。”

史幹事卻說:“叫小張陪陪我們也行!”

老吳說:“小張也有許多事呢!”

甘股長和史幹事立即露出不快之色,老吳見狀,忙又改口說:“小張沒空,我叫別的同誌陪。”

甘和史這才換上了笑容。

回到鄉上,老吳見時間還早,就到廣播上去念了主任帶來的文件。用丁主任的話說,聲勢還是要造的。老吳念完,史幹事就拿著本子過來,問老吳廣播會開了多長時間,有多少人聽了廣播,老吳隨便說了兩個數字,史幹事很認真地記了下來。

抗旱工作隊深入實際,參觀了老龍洞、佛爾崖,又去雲豐水庫釣了一天魚,並把釣來的魚讓村幹部家屬趁新鮮處理成“進口貨”。工作隊的第一負責人顧局長一天早晨打來電話。電話是打給第二負責人丁主任的,那時老吳下鄉沒回來。丁主任接了電話,就十萬火急地找到小張,要他立即通知老吳回鄉上。小張想問明白有什麼事,但一見丁主任滿臉嚴肅,便把念頭打消了。老吳很快從廣播裏得到消息,冒著中午可以烤焦人的日頭,急急地回到鄉上。

丁主任一見老吳,非常高興,沒等老吳擦擦臉,就迎住他說:“你可回來了!這出戲沒你,就不能唱了!”

老吳問:“啥事?”

丁主任說:“顧局長來電話傳達縣委指示,要大造聲勢,把群眾廣泛發動起來,將抗旱保苗推向一個新高潮。”

老吳說:“我們的聲勢不是造了嗎?”

丁主任說:“更上一層樓嘛!顧局長為了響應縣委號召,把我們抗旱的經驗和成績介紹出去,他和縣電視台聯係好了,後天到我們這兒拍一個抗旱保苗的新聞。”

老吳有點吃驚,說:“拍電視?”

丁主任回答:“是呀,這可是好事呢!”

老吳說:“可我們並沒有經驗呀?!”

丁主任說:“經驗是總結、創造出來的嘛!顧局長已經給我們把點子想好了,組織一個男女老少齊上陣、挑水上山抗大旱的集中場麵,再組織一個黨委開會的鏡頭,再拍幾處青綠的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