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河街·彩畫(3 / 3)

美協主席對著畫,反複觀看,卻難體會其中奧妙。再拿三中全會以來大好形勢相對照,風馬牛不相及。美協主席剛想朝廢紙堆一扔,卻馬上想到目前有種理論:越難懂的東西越是上乘品。又繼而想到作者佚名,是什麼身份?有什麼背景?弄不好又是縣城某要員的公子或千金!美協主席覺得還是穩妥點好,便揣了畫往館長家來。

文化館長不懂美術,可政治觀念極強。拿了畫,認真觀看一陣,忽地叫道:“這不是諷刺我們文化館麼!匍匐跪拜孔子,我們住在文廟,不是指桑罵槐搞影射嗎!連我們兒子孫子都罵了!混賬!”

美協主席恍然大悟,於是共同決定:不選!畫好好保存,查清作者單位、姓名,寫信批評教育。文化館嘛,育文也要育人!

美展按期舉行。省城來了兩個年輕小夥子,聽說一個是某老新近選中的門生,一個係某廳廳長的愛子。地區來了一個漂亮女子,剛畢業的美院學生。三青年使縣城畫界諸君垂慕,肅然而起敬意。然三青年卻極其謙虛。參觀完畢,被美協主席、文化館長迎進辦公室,喝著本地產的茅尖茶,館長道:“我們小縣城,業餘作者缺少訓練,作品質量不高,敬請三位專家批評指教。”

“哪裏!”某老的門生說,“這些作品主題鮮明,歌頌了三中全會以來的政策,很好很好!”

“人物形象也不錯!”廳長的愛子說,“體現了人民群眾大幹四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完全符合四項基本原則!”地區女子說,“真正做到了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

文化館長不禁有幾分飄飄然了,道:“文藝不能脫離政治嘛!我們選作品時,首先把作品的思想內容放在第一位。凡是思想不健康的作品,堅決不選!”

“是麼?”三青年眨著眼,笑問。

“正是!”美協主席補充道,“我手裏還有一幅油畫,請三位專家過目。”便去拿了那幅《無題》,以示證明。

畫展開,省城青年和地區女子就齊齊伸過頭去,眼光閃閃在畫上掃描。好一陣,某老門生道:“有意思嘛!”

廳長愛子接著說:“是不錯!”

地區女子也道:“耐人咀嚼!”

某老門生發表見解說:“它反映了偶像崇拜這種民族惰性的陳陳相因、代代相襲!”

“不!”廳長愛子反駁道,“恰恰相反,孔子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我認為這幅畫旨在提倡光大民族文化,告誡人們應該一代又一代繼承民族的優秀遺產。”

“不對,不對!”地區女子嚷道,“它是說,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應該有自己的偶像,作為精神支柱。”

見解不一,卻眾口一致:是幅好畫!美協主席使眼色,把文化館長叫出辦公室,問:“怎麼辦?”

館長道:“既然他們說好,就一定是幅好畫!”

美協主席道:“看來還不是一般的好!”

館長讚同:“正是!人家都是大地方人,見多識廣,分析能力強,理論水平高!”

美協主席道:“現在展出去嗎?”

館長略一思索,道:“不如就這幅畫開個討論會,請他們給我們講講,提高我們縣的美術創作水平!”

美協主席立即拍手擁護:“好!也為這次美展增光添彩!”

於是館長便去局裏、部裏請示。局裏、部裏馬上發出指示:“要充分尊重專家們的意見,討論會很有必要召開。要吸收城區文學藝術界人士參加,縣裏錄像電視台要錄像向全縣播放,借此東風,繁榮全縣文藝創作。”

這可難住了省城青年和地區女子。一則年輕,剛從學校出來,遠不是什麼專家;二則壓根兒沒準備講什麼學。可主人邀請再三,態度誠懇,且發了通知、海報,幾個人隻好帶了那幅畫回招待所細細研究。

一塊色彩一塊色彩、一根線條一根線條地看過去,驀然發現這幅畫除主題較為含蓄外,藝術上卻是極其地粗糙。如布局,那木主與跪拜者距離太近,無空間感。又如色彩較暖,又如背景……看著看著,省城青年和地區女子忽地惶惶然如失落了什麼。某老門生道:“咋辦?”

廳長愛子一揮手,道:“不講了!”

某老門生說:“那怎麼行?!通知發了,海報寫了,咋能掃興!”

地區女子說:“基層創作,應該鼓勵。沒法囉,隻得應付了!”

廳長愛子想想道:“也好!這裏人們的審美觀還停留在七十年代,文藝還是政治的傳聲筒,令人生厭,給他們吹點現代的風也未嚐不可!”

三青年於是決定,隻談思想的深邃性。這深邃性經過討論,又統一在反偶像崇拜這一主題上。不談藝術性,以保護基層創作的積極性。又連夜準備講稿,某老門生的講稿題目是《一篇民族心理狀態的絕妙寓言》,廳長愛子的題目是《象征主義及其意境與情緒》,地區女子的題目是《宏觀的哲學高度和微觀的藝術表現》。

討論會後的當天下午,全城嘩然,全都知道本縣出了一幅曠世傑作。文廟登時門庭若市,人們要求參觀,一睹為快。館長靈機一動,下令裝進玻璃鏡框,掛進展覽室,售門票一角。又連夜趕印了省城青年和地區女子的講話摘要,收工本費二角。一時間,懂畫的、不懂畫的、似懂非懂的、閑下無事的、忙裏偷閑的……來參觀的人竟絡繹不絕。在城裏掀起《無題》畫熱的同時,縣錄像電視台又連續播放了幾晚討論會的實況,縣廣播站也同時廣播消息。於是鄉下的美術愛好者,能來的便跋山涉水而來,不能來的便寫信要求複印、購買,以資借鑒。文化館長又下令在縣印刷廠彩印一萬張,在內部廣為發行,以饗畫迷和愛好者。畫印成,館長率先想到縣裏四大家、各部局要員,便挾了一遝分頭送去。縣委一領導見了,便問:“作者的情況如何?”館長這才想起一件大事,道:“這段時間忙於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還沒來得及去了解。”

領導聽了,便又道:“哎呀,同誌,你們真不重視人才呀!連省城專家都重視這幅畫,足見作者是個人才。人才難得呀!你們下去調查調查,要關心、愛護、注意培養嘛!”

館長點頭應是,回館即安排美協主席下去了解。卻因無單位無地址,猶如大海撈針。查了幾日,音信杳無,此事也就束之高閣。不過,那幅畫卻從此懸在展覽室裏,作為優秀作品保留下來。有外地貴賓來了,又由有關要員陪同,前來觀賞。此時,館長便擔任義務解說員,將省城青年和地區女子的反偶像崇拜的講話精神複述並闡發一番。縣城便又多了一種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