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屈鴻鈞的人生經曆有些相同的是,原籍陝西省興平市的王玉清,是新中國成立前的大專畢業生,新中國成立後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工作。為了收集文物,他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整天在農村跑來轉去,竭盡全力去尋找線索,發現、收集散落於民間的珍貴文物。現館藏的一級文物大多都是他在那時收集的。
1954年,王玉清到北京大學考古訓練班學習,結業後留在了陝西省文管會。同屈鴻鈞先生一樣,他作為通曉業務的骨幹力量開始了考古生涯。在秦陵兵馬俑發現之前,他已主持、參加發掘了幾百座墓葬,寫出了不少有分量的學術文章。當秦陵兵馬俑發現之後,王玉清正在禮泉縣發掘唐朝著名開國將領程咬金之墓。作為不可或缺的一名優秀考古學家,他被上級領導緊急召回,趕往驪山腳下的兵馬俑發掘工地,想不到在俑坑一蹲就是幾十年。退休後本應回禮泉縣老家頤養天年,但他總是舍不得離開兵馬俑發掘工地,除節假日回到老家看一下老伴、孩子外,其他大部分時間都住在秦俑館一間夏天酷熱、冬天冰冷的平房裏,和其他考古隊員一道繼續從事著兵馬俑坑的發掘、清理工作。1994年夏天,已是74歲高齡的王玉清在二號兵馬俑坑勘察探方時,突然跌倒在坑中,他掙紮著爬起來,又跌倒,再爬起來,再跌倒……其他人員見狀,急忙趕過來將他抬出俑坑,並送醫院搶救。他被診斷為腦出血,經搶救性治療,總算度過了鬼門關,但身體已呈半癱瘓狀態,再也無法自由走動了。出院後,王玉清重新回到了秦俑館那間簡陋的小平房休養。每到晚飯之後,他都坐在輪椅上,由從禮泉老家趕來照顧他的老伴推扶著,在兵馬俑三個坑的外圍轉上一圈。再後來,又不幸身患老年癡呆症,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基本失去了正常思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家人將他送回禮泉縣老家靜養。但此時的他整個靈魂已融入自己所熱愛和追求的事業之中,每當稍微清醒時,便吵鬧著讓家人將他送回秦俑館,他要在那間小平房裏住下去,每天看一眼兵馬俑坑,隻有這樣才能得到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這種對兵馬俑坑的癡迷和依戀,在袁仲一看來正是他幾十年來對事業的執著和精神追求的生動寫照,相信鬼神有知,亦為之動容。隻是這次他再也沒能回到秦俑館,2000年12月,王玉清病逝於禮泉縣故鄉,終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