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夏曆十月為歲首)
公元前259年(昭襄王四十八年)
1歲。正月,嬴政(秦始皇)生於趙都邯鄲。
公元前257年(昭襄王五十年)
3歲。子楚(秦始皇之父)由趙返秦。
公元前256年(昭襄王五十一年)
4歲。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周赧王卒,周朝亡。
公元前255年(昭襄王五十二年)
5歲。周民東逃,秦取九鼎寶器。
公元前251年(昭襄王五十六年)
9歲。閏九月,昭襄王薨,子安國君代立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趙送子楚之夫人及子嬴政歸秦。
公元前250年(孝文王元年)
10歲。十月,孝文王除喪,即位,三日薨。太子子楚代立為王。
公元前249年(莊襄王元年)
11歲。呂不韋為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遣相國呂不韋誅東周君,盡入其國。
公元前247年(莊襄王三年)
13歲。五月,莊襄王歿,太子嬴政代立為王,委國事大臣,尊呂不韋為“仲父”。楚人李斯入秦為客卿。
公元前246年(始皇帝元年)
14歲。韓遣水工鄭國入秦為間,獻策開渠以疲秦。
公元前241年(始皇帝六年)
19歲。龐暖率五國之師共擊秦。
公元前240年(始皇帝七年)
20歲。夏太後(莊襄王之生母)死。
公元前239年(始皇帝八年)
21歲。嫪毐封長信侯。相國呂不韋布《呂氏春秋》於鹹陽市門,為統一天下做理論準備。
公元前238年(始皇帝九年)
22歲。四月,秦王政至雍都蘄年宮行冠禮,帶劍,正式親政。長信侯嫪毐發動叛亂,欲攻蘄年宮,兵敗被擒。九月,夷嫪毐三族,黨羽皆車裂,舍人罪輕者遷蜀。秦王政遷太後(始皇之母)於雍都萯陽宮,撲殺太後所生兩子。
公元前237年(始皇帝十年)
23歲。十月,因嫪毐事,文信侯呂不韋免相,就國河南。從齊人茅焦諫,秦王政自迎太後入鹹陽,複居甘泉宮。秦覺韓人鄭國之謀,下逐客令,李斯上書諫止。魏人尉繚入秦,秦王政用其計策,封為國尉。
公元前236年(始皇帝十一年)
公元前235年(始皇帝十二年)
25歲。文信侯呂不韋恐誅,自飲鴆死。
公元前234年(始皇帝十三年)
公元前233年(始皇帝十四年)
公元前232年(始皇帝十五年)
28歲。秦大興兵攻趙,又為李牧擊破。
公元前231年(始皇帝十六年)
29歲。韓獻南陽,秦遣內史騰發卒受地,為假守(代理郡守)。初令男子書年。置麗邑。
公元前230年(始皇帝十七年)
30歲。遣內史騰攻韓,虜韓王安,盡取其地,置潁陽郡,遂滅韓。華陽太後(莊襄王之嫡母)薨。
公元前229年(始皇帝十八年)
31歲。遣王翦、楊端和、薑瘣伐趙。趙以趙蔥、顏聚代李牧。
公元前228年(始皇帝十九年)
32歲。王翦陷趙都邯鄲,虜趙王遷。秦王政至邯鄲,昔與母家有仇怨者皆殺之。太後薨。趙公子嘉奔代,自立為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