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不算太長的日子裏,他憑著自己的私塾底子,粗略懂得了一些文物知識和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款。由於腦子裏被安插進了這根文物之弦,加上自己對古文化的鍾愛,剛剛擺脫了被“掛”起來的厄運而重返建築隊的老孟,每在工作中發現古墓葬,總是熱心地和當地文物部門取得聯係,並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一做法,客觀上對臨沂周邊地區文物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今天的孟老漢在發現古墓後,同往常一樣,懷著一腔熱情走下山來,騎上停放在草叢中的自行車,一路急蹬來到臨沂縣文化局(“文革”中改稱文化組,但習慣上仍按舊稱)文物組,跟該組的業務骨幹劉心健說明了情況。劉心健聽罷覺得有點意思,便和另一位業務幹部張鳴雪一同騎車隨老孟到銀雀山看個究竟。

盡管銀雀山的名字聽上去富有詩意並在當地頗有些名氣,實際上山並不高,看上去跟一個土嶺差不多。在銀雀山的東南邊不遠處,還有一個相似的小山岡,名曰金雀山。據當地《城區略圖》記載:“城南二裏有二阜,東為金雀環,西為銀雀環,挺然對峙,拱衛縣治。”又,“陽明河源出費縣……現名陽明溪,過金雀山下”(卷二·山川)。“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赤石埠,介金、銀雀兩山之間”(卷四·秩祀)。另據後來赴此地參加漢墓發掘的考古學家吳九龍考證,以上引文中稱環而不稱山,是因為兩山略呈弧形相向的緣故。而這一金一銀在臨沂古城的南部挺然相對,既像一對守衛的哨兵,又像一對難分難舍的情人,令人想象出一些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或是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類的傳奇故事。事實上,若幹年來,關於金銀二山,也確實衍生出了不少傳說。在這些傳說中,足有幾個動人心弦、並令人浮想聯翩的段子,其中有一段較淒豔悲壯的故事,大體的輪廓是這樣的:

大宋年間,確切地說是小說《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扯旗造反鬧革命的那陣子,臨沂城內有一個家業很大複姓西門的財主,從家譜排序上看,這位財主跟《水滸傳》中著名愛情專家西門慶大官人應是不算太遠的本家哥們兒。夫婦膝下有一位芳名飛雪的小姐,這小姐年方二八,貌若天仙,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號稱沂蒙山區第一美女加才女。在外人看來,這一美眉的整體素質,是讓女人見了愛憐加嫉妒,男人一見就特有想法的那種絕品。盡管對這位西門小姐特有想法的男人為數眾多,且其間不乏達官顯貴、公子王孫等腕兒級人物,但小姐頭腦頗為清醒,並沒有被溫柔的小資所迷惑,也沒有被貌似強大的大款們所嚇倒,在她的眼裏,這幫家夥統統屬於紙老虎——表麵浮華,實則無用,真正較起勁來就大呼饒命的假冒偽劣產品。從小就富有改良精神,周身洋溢著浪漫主義情懷並兼具新新人類和憤青態勢的西門飛雪,在處理感情加愛情的過程中,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竟和一位外號叫“螞蚱”的兄弟暗中相愛了。“螞蚱”姓黃,是臨沂城南門外五裏處黃家堡(現在的火車站西邊,居於賓館西南方向400米處)三輩扛大活的農民。此人身子較短,胳膊、腿比正常人要長出一大截,平時走路總是顯出往前一蹦三跳的樣子,很有些像野地裏整日撲棱蹦躂著找食吃的蝗蟲,又因黃、蝗二字屬諧音,故人送外號“蝗蟲”。因這“蝗蟲”有些洋腔洋調的意思,鄉間百姓便啟用沂蒙山當地方言,又改稱其“螞蚱”。時間一長,其本名已沒人記起,倒是“螞蚱”這個名字漸漸傳將開來,並在鄰裏鄉間頗有些名氣了。此時的“螞蚱”正在西門財主家打工,這位年僅二十歲的熱血青年,雖比西門小姐大幾歲,但也正值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青春勃發之時,或許就在這青春特別是性勃發的作用下,不算太笨的“螞蚱”利用了天時、地利這兩大特殊條件和機會,漸漸和西門小姐鬼使神差般糾纏在了一起。

這二人在愛情上的突然遭遇,如同春風吹動飛雪,開始時尚能自我節製,循序漸進,但很快就變成了《水滸傳》中林衝火燒的草料場,整個場麵不可收拾,其結果是雪水、泥巴、木頭灰攪得一塌糊塗。事情到了這份兒上,向來精明過人、滴水不漏的老西門夫婦,再也無法在人前人後裝傻充愣了,按照先井繩後杆子的老規矩,男當家的先是做了一番諄諄教導,希望自己的寶貝閨女本著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法規,能如實交代反思問題,迷途知返,悔過自新,重新做人。想不到對方不但不買賬,還嚴詞拒絕,並列舉了許多理由駁斥了老家夥的言論。眼看自己的權威受到了空前挑戰,說一不二的老頭子不禁怒火燒頭,手拍花梨木八仙桌喊了聲:“我看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先給我關起來,看你還踢動不踢動!”隨著話音落地,幾位早有準備的家丁將西門小姐“勸”進了閨房。與此同時,那個跟小姐有一腿的無產階級兄弟小黃,自然成了秋後的螞蚱——蹦躂不得了。他先是在意料之中被揍了個鼻青臉腫,接著被逐出老財主的家門。

從沂蒙山鄉村蹦出的“螞蚱”(孫永健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