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搜集更為確鑿可靠的史料,課題組主要成員王忠美、楚成亞又帶著幾名助手,多次來到孫花園一帶進行實地考察,結果又有了一係列新的收獲。其中最大也最令人興奮的收獲就是在孫臏故裏北五公裏處的孫花園村外,發現了明代嘉靖三十七年重修北魏億城寺時的一塊石碑。該碑曾被當地百姓用作捶布石或打麵機機座使用過,已嚴重損毀,但部分文字仍可辨認。碑文第一句便是:“古□□水堡之陽舊有億城寺一區然□宇□□臏墓址深邃……”億城寺於北魏始見及北齊初修,位於孫花園北一裏左右。“臏墓址”碑既以億城寺為參照,離寺當不會太遠。經實地查考,此地就在孫花園村一裏地處一個河溝旁,這裏正是傳說中孫臏隱居和安葬的地方。
孫花園村古跡分布圖(鄄城縣委宣傳部提供)
孫花園村平麵示意圖(鄄城縣委宣傳部提供)
據楚成亞考證:孫臏官居齊國軍師,自知受人妒忌,便以身體殘疾、行動不便為由,棄官隱居。曆代史書隻言“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以及孫臏同龐涓的過往怨仇,而對其此後的生活並無記載,這恰是孫臏從此退隱山野,不問政事的證明。據《濮州誌》卷六載,明嘉靖萬曆年間,兵部尚書蘇佑“督兵塞上,嚐刻其書而試之”。蘇佑故裏在鄄城,他所刻的就是著名的《孫臏兵法》。這位蘇尚書之所以有如此眼福看到自隋以後就未見經傳記載的《孫臏兵法》,說明孫臏的兵書散落在故裏,並在鄄城一帶民間仍得以長期流傳。
據億城寺後輩和尚覺立回憶,相傳孫臏著書館就在今孫花園村後。孫臏著書時有許多文官武將前來拜訪,因隨從較多,特在著書館後建驛城一座以供食宿,此事雖不見經傳,但《史記》雲:“孫臏能撫士卒,士卒無二心也。”可見,孫臏在將士中是有很高威信的,加上他受臏刑而成大器,更受世人景仰,所以隱居後仍有大量文官武將和民間名士前來拜訪也在情理之中。史書不見孫臏再次出山的記載,可能孫臏居住此地直至去世,死後葬在驛城與著書館之間。齊王念其功高,常派使臣前來祭奠,並改驛城為“低度城”。
魏晉以降,佛教漸盛。北魏中期,佛教禪宗始祖菩提達摩航海至廣州,與南朝梁武帝麵談不契,渡江至北方傳教,太和年間傳經至鄄城一帶,聞言驛城古跡,叮囑弟子建“億城寺”。此寺後經數次重修,其中三次可考:第一次是北齊皇建元年(公元560年),最後一次是在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9年)。
清嘉慶十四年範縣太令唐晟所書《範縣古義士左伯桃表墓碑》和清劉藻編著的《曹州府誌》,都提到了“義城寺”,從清人所言“義城寺”方位及建寺時間上看,與“億城寺”是一回事。但清人不說“億城寺”,而用“義城寺”,則另有原因:其一,清人已知明代億城寺源自北魏,而北魏億城寺亦有更久遠的淵源;其二,“義城寺”顯為附會荊軻和羊、左義士,但“義”與“驛”“億”諧音恐非偶然。
由上述分析,楚成亞認為,殘碑所言“億城寺”可能確實源自戰國時期因孫臏著書和死葬而建之“驛城”和“低度城”,並由此奠定了孫臏後世族人與億城寺的密切關係。而從明宣德起,黃河頻繁決口,黃河中下遊泥沙淤積嚴重,寺院塌陷,導致“臏墓址深邃”。嘉靖三十七年寺院得以重修,並遷至舊址東北三百米處。覺立和尚和殘碑碑記皆言重修原因,一是“福忠長老遠來索文以永其傳”,並有卜者:“病大”,得先師方紀傳言。二是怕“臏墓址深邃”,無形跡可考,孫氏族人無處祭奠祖宗。重修目的,一是使佛家布獲“不墜於今”,二是使孫氏族人對祖宗的祭祀“永垂於不朽”。可見,孫氏族人與億城寺的密切關係是由“臏墓址”決定的。另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孫氏族人既為立碑者,碑記又以第一人稱表述,按古人避祖名諱的禮俗,碑記所言“臏”當係孫氏始祖孫臏無疑。否則,重修佛家寺院不會由孫氏族人倡導主持,碑記不會起筆便言孫臏墓址如何如何,更不會處處顯露孫氏族人祭奠祖宗的心跡。相傳陰曆八月十八日為孫臏祭日,這一傳說已被孫氏族人明正德八年八月十八日所立柱礎證實。所以,孫氏族人除清明節、十月一日小祭外,八月十八日還要舉行大祭,並在祖師殿內舉行隆重的超度儀式。這種製度和超度儀式一直保持到1946年土改時寺院被毀為止,但八月十八日祭奠孫臏的習俗卻延續至今。若非孫氏祖宗孫臏墓址在此,恐難有此源遠流長之習俗。
據覺立和尚向課題組人員透露說,重修億城寺後,孫氏族人建立了一代一人進寺為僧,專事為始祖孫臏超度的製度。寺中祖師殿內掛有世代臨摹傳下來的孫臏影像,這一影像後來由孫花園村的老農民孫學義獻給了課題組作為研究之用。
經鑒定,孫學義所獻孫臏布影是清光緒三十三年在棉布上繪製的,先秦裝束的畫像十分精致,畫像的右上角寫著“孫氏始祖”四字,左下角是繪製時間。據村人講,此畫像是按照萬曆年間的圖像繪製的,可惜,萬曆時的畫像未能查出。
在考察孫臏墓時,課題組人員還驚奇地發現,孫花園村莊格局與眾不同:從外向裏看,全村大小胡同均為“死胡同”;實際上,從東到西,全村大小胡同縱橫通連,進村以後,四通八達。據孫花園村的民眾說,此處原是孫臏建造的花園,當初孫花園建村時,依據當年孫臏所布“九宮八卦陣”陣勢所建,至今仍保持“九宮八卦陣”的格局,堪稱世上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