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俘》書中關於天象的記錄
江曉原按照以上的思路工作後,在十六種天象中最終確認可以用來定年,同時又是在事先確定的一百多年時間段內可能出現的天象共七種,分別是:
1.克商之日的日幹支為甲子(據利簋銘文);
2.克商之日的清晨歲星當頭(據利簋銘文);
3.周師出發時應能在當地東方見到歲星(據《淮南子·兵略訓》和《荀子》);
4.在周師出發前後,有“月在天駟”和“日在析木之津”的天象(據《國語》伶州鳩所述天象及《三統曆》);
5.從周師出發到克商之間應有一段時間距離,這段時間的長度應使得周師從周地出發行進至牧野合乎常規(據《武成》《世俘》及《三統曆》);
6.周師出發後至甲子日克商前,應有兩次朔發生,第一次幹支為辛卯或壬辰;第二次則約在克商前五日,日幹支為庚申或辛酉(據《武成》《世俘》所記曆日);
7.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有“星在天黿”的天象(據《國語》伶州鳩對周景王所述伐紂天象)。
在確定了以上七種天象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尋找一個同時符合這七種天象的具體年代。如果找不到這樣一個具體的年代,就說明當今的天文學研究還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如果一下找出了幾個年代,也同樣說明天文學研究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真正的克商年隻有一個而不是幾個。根據以上預設的條件,江曉原率領專題組研究人員,采用國際天文學界最先進的長時段計算軟件DE404星曆表進行推算。幸運的是,計算結果隻有一個年代符合上述七種天象的條件。全部結果用下表可表示出來。
武王伐紂天象與曆史事件一覽表
最後的結論是,武王於公元前1045年12月4日出兵東征,在出發後的近一個月內,歲星於日出前出現在東方天空。次年——公元前1044年1月3日師渡孟津,六天之後的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在牧野之戰中克商。此時牧野當地時間為淩晨4時55分,歲星正位於上中天,地平高度約60度。
當上述成果出現之後,江曉原於1998年7月致函“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李學勤,將情況做了如下彙報:
江曉原計算並繪製的牧野之戰天象圖
一、關於歲星天象
計算結果,非常令人鼓舞。按照我們推算的伐紂曆日:
甲、武王出師近一個月內,歲星皆於日出前出現於東方天空,此與《淮南子·兵略訓》所載“武王伐紂,東麵而迎歲”極為吻合。
乙、克商之日,日出前一小時,正值歲星上中天,在正南方,地平高度約60度——這是一個非常利於觀測的位置,恰與利簋“歲鼎克昏,夙有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