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國南部地形圖》主區、近鄰區山川縣治在今圖上的位置示意圖(譚其驤繪圖)
陸賈這次出使,終於使趙佗接受了漢朝“南越王”的封號,向漢朝稱臣,遵守漢朝法律約束。從此,漢中央政府與南越政權建立了較為融洽的關係,經濟文化的聯係大為加強。
漢中央雖然使南越臣服了,但西漢君臣對南越國仍然抱有戒備心理。
高後四年(公元前184年)夏五月,呂後下詔禁止中原鐵器及雌性馬、牛、羊運往南越國,並下令斷絕與南越的貿易往來。由於當時南越的絕大部分鐵器依靠中原輸入,因此,呂後此舉引起了趙佗的極大反感。他先是派人向朝廷請求“市易如故”,希望撤銷禁令,想不到呂後不但不準,反而將南越國的使臣扣押起來。
趙佗得此消息,極其憤怒地說:“高皇帝任命我當南越王,準許兩國自由貿易,而今呂後采納奸臣的建議,把我們視為蠻夷,不準賣給我們東西,這一定是長沙王吳回(吳芮之孫,吳臣之子)的主意,他打算利用中國的力量消滅我們,而由他兼任南越王。”
不久,趙佗又風聞留在中原的親族已被誅滅,在真定的祖先墳墓也被掘燒,一氣之下,就決心拒漢稱帝。
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春,趙佗自尊為南越武帝,並出兵攻擊長沙國,連破數縣而去。
高後七年(公元前181年),呂後遣將軍隆慮侯周灶率兵迎擊南越的進攻。但由於天氣酷熱,士卒多染上疾病,漢軍的攻勢始終沒有越過南嶺,兩軍在前線形成對峙局麵。第二年,呂後病死,漢軍後撤。趙佗乘漢軍無暇南顧的機會,迫使閩越、西甌向他臣服,建立起東西萬餘裏的獨立王國,對漢王朝的南部邊陲構成了極大威脅。
從以上的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造成漢與南越關係緊張,甚至兵戎相見的局麵,完全是由呂後政策失誤所致。究其原因,則是她缺少對東南形勢進行充分認識的緣故。南越的反叛不僅使漢朝東南邊陲戰火重燃,而且留給後世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
漢文帝即位後,決定放棄武力,用政治手段解決問題。趙佗祖籍真定,文帝下令整修趙佗父母的墳墓,特別設立官員,負責灑掃祭祀。又征召趙佗的親屬兄弟,任命他們當官,並予以重重賞賜,給他們榮耀。估計這些消息已由趙家傳遞給趙佗之後,文帝又派陸賈帶著自己親筆書寫的《賜南越王趙佗書》再次出使南越國,向趙佗示好。
陸賈到了南越,趙佗恐懼,深表歉意,表示願意接受中國皇帝的詔書,作為藩屬,按期進貢,並下令說:“我聽說兩雄不俱立,兩賢不並存。漢皇帝(劉恒)是一位賢明的天子,從現在開始,我不再稱皇帝,撤銷黃綾車蓋、左側大旗。”於是給漢文帝寫回信,在信的開頭自稱“蠻夷酋長、老夫、臣趙佗,昧死再拜”,信中說:
我是故秦南海郡的一個官員,蒙高皇帝賜給印信,封我為南越王。後來孝惠皇帝即位,在道義上不忍舍棄,賞賜給我的禮物,至為厚重。可是等到呂雉當權,聽信佞臣讒言,跟鄰國蠻夷劃清界限,下令說:“不可以把下列東西賣給他們:金、鐵、耕田用具,馬、牛、羊。即令賣給他們,隻準賣給他們雄的,不準賣給他們雌的。”(由此可見這個女人的刻毒和可惡已到何種境地。)我的國家十分荒僻,馬牛羊都要老了,我以為是自己祭祀不周,神明降罰,是我的罪過,所以先後派遣內史藩(姓不詳)、中尉高(姓不詳)、禦史平(姓不詳),三次前往長安,上書請求寬恕,想不到全被扣留,不準他們回國。接著又聽說我父母的墳墓被破壞削平,親人兄弟全被屠殺。我屬下官員議論說:“既然漢政府這麼待我們,我們就不必依靠它。”這才自稱皇帝,隻不過對內使用,並不敢傷害天下。可是呂雉卻大發脾氣,撤除南越王稱號,斷絕使節,阻塞交通。我疑心是長沙王吳回從中挑撥,所以才出兵騷擾他的邊境。
我在南越四十九年,於今已有了孫兒。然而淩晨即起,深夜才睡,臥不能安枕,食不知滋味,眼不看女人的美色,耳不聽歡娛的音樂,隻為了不能侍奉漢室。而今陛下哀憐我,恢複南越王的封號,又準許交通來往,我已如願以償,即令死亡,名聲不滅,我已除去帝號,不敢與漢室匹敵。
陸賈返回長安,向文帝詳細彙報了出使經過,文帝非常高興,慶賀這次安撫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