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章 “北京人”,你在哪裏?(1 / 3)

從1914年瑞典科學家安特生到中國之日算起,尋找“北京人”的曆史已走過了96個春秋。

從1929年中國科學家裴文中在周口店發現“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化石算起,至今已是81年。

若從珍珠港事件爆發之日算起,“北京人”丟失的時間至今是69年。

69年來,中國乃至世界人類對“北京人”的尋找,可謂故事連連,高潮迭起。“北京人”不但沒有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反而隨著歲月流逝,愈加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這種世界性對“北京人”命運長時間的癡情與關注,在任何一門科學領域裏,恐怕都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問題是,希望的火焰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無聲地熄滅。珍貴的“北京人”到底仍在這個世上,還是在戰爭中被毀?如果仍在人世,到底又匿藏在哪個角落?若是已經化作泥土塵埃,又是在什麼時間,毀在誰的手裏?

對此,近70年來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然而國內外的許多說法,或不了解曆史,或缺乏根據,或一知半解,或隨意推測,故大都捕風捉影,若是若非。除了“北京人”毀在中國說、被劫往日本說、美國人調包說、德日進神父順手牽羊弄到法國說等說法,另有20世紀末喧騰一時的“北京人”隨“阿波丸號”輪船一同葬身海底說。而在多如牛毛的說法中,最能歪曲事實、隨意想象,甚至胡編亂造、妄下雌黃的當數美國人的說法。

那麼,到底“北京人”是被毀,還是仍存在於這個世上,等待有緣者發大願心,像玄奘西天取經一樣,曆經九九八十一難尋其重返家園?不僅是出於民族情感,更多是來自理性的思索和心靈的感應,在地球上生存了50萬年的“北京人”,一定還在這個世上。此點主要來自以下判斷——

一、不可能自毀。“北京人”轉運事宜有相對嚴密的計劃,並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就做好了安排,一旦交到美國人手上,一切應按計劃執行。而我們知道,美國人做事一向都以盡職與嚴謹著稱,更何況,“北京人”的重大價值和由此構成的中美利害關係以及國際影響,負責“北京人”的美國人是比誰都清楚的。因而,即使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珍珠港事件突然爆發,美國人遇到了什麼麻煩,“北京人”也絕不可能從美國人手上被隨便扔棄,更不可能自毀。

日本遠洋郵輪“阿波丸號”在行駛中

二、不可能被毀。“北京人”的包裝相當精細、相當嚴謹、相當奇特,與其他物品的包裝不可相提並論。美國人在轉運“北京人”途中,由於珍珠港事件突然爆發,可能出現四種情況:1.箱子被日本人當作戰利品繳獲;2.美國人將箱子做了轉移;3.美國人或日本人將箱子就地埋藏;4.美國人自顧不暇將箱子無意失落。

“阿波丸號”郵輪斷裂沉沒場景

如果是第一種,即使是最愚蠢的日本兵也會知道,美國人準備從中國帶走的東西不可能是一堆垃圾,裝有“北京人”的箱子自然也不例外,鑒於這樣一種樸素的考慮,他們就不會主動摧毀;如果屬第二種,無論通過何種渠道轉移,也不管轉移至何處,兩個箱子同樣不會被毀;如果是第三種情況,無論是被發現還是沒有被發現,由於兩個箱子包裝非同尋常,外力不太可能將其就地毀滅;如果是第四種情況,同樣也會因為兩個箱子包裝奇特,無論是日本大兵,還是中國的政客、學者或者苦力,不免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裏麵的東西為什麼會包裝得如此之好?既然包裝得如此之好,肯定珍貴無疑。於是,即便對“北京人”的價值一無所知,也會先保存起來,或請教上司,或詢問他人,或找人收購,或上繳國家,沒必要在短時間內毀掉。而假若能保留一段時間,通過媒體報道和社會傳播,“北京人”失蹤與其所具有的重大價值就得以顯現,自然也就被截獲者當作寶物收藏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