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肉蛋白質
禽肉蛋白質含量基本上與畜肉相當,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畜肉、蛋類,當然也屬於優質蛋白質。
海產品蛋白質
魚肉蛋白質含量基本上與畜肉相當,色氨酸含量較低,其餘必需氨基酸比值接近畜肉、蛋類,屬良質蛋白質。常見蝦、蟹、貝類等海鮮食品蛋白質含量也基本上與畜肉相當。
穀類蛋白質
穀物的蛋白質含量相對少,但由於每日進食總量多,所以仍能滿足蛋白質的需求。穀物蛋白質的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多數穀物缺乏賴氨酸,亮氨酸含量過高,生物價值較低,消化率為80%,蛋白質營養價值不高。盡管就每一種穀物來講都不能提供優質蛋白質,但實際幾種穀物搭配,特別是和豆類搭配,即可獲得全部必需氨基酸。
堅果(或種子)蛋白質
堅果蛋白質含量並不少於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此美國膳食指南將其列入蛋白質食物。食用堅果可部分代替肉類或家禽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不過由於堅果(或種子)產熱多,故不能當零食多吃。
鮮奶類的蛋白質
鮮奶類含有豐富的賴氨酸,營養成分齊全,氨基酸組成比例合宜。以此角度,質量高於一般肉類,屬優質蛋白質。不過牛奶中酪蛋白與清蛋白(白蛋白)的比例與母乳有明顯區別,其質量明顯低於母乳。
二、富含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
動物性食物作為一大類,包括畜肉、禽肉、蛋類、水產、鮮奶及其製品等,它們之間的營養價值相差較大,隻在提供蛋白質方麵十分接近。主要有如下特點:①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尤其富含賴氨酸和蛋氨酸,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②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較高,特別是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酸比例大,而且隻有動物性食物含有膽固醇。③維生素A及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④含有的礦物質種類較全。⑤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少,不含膳食纖維。
畜肉類
畜肉類包括豬、牛、羊等的肌肉、內髒及其製品。因為畜肉的肌肉顏色較深,呈暗紅色,故有“紅肉”之稱。其營養特點:①畜肉類蛋白質含量接近20%,其氨基酸組成在種類和比例上接近人體需要,利於消化吸收,是優質蛋白質。②畜肉飽和脂肪酸含量以及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酸百分比高。③維生素A(視黃醇)、B族維生素和鐵的含量也很高。④畜肉中膽固醇的含量依品種、部位程度不同有很大的差別,具體含量請參考書後食物營養數據表。畜類內髒都含大量的膽固醇,以腦為最多,其他的髒器膽固醇含量大致相同,但仍然較高。喜歡食用動物內髒(肝、腦、腎、大腸)的人應當注意其高膽固醇含量會損害健康。
禽類
禽類蛋白質含量較高,接近20%,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比例也接近人體的需要。禽類脂肪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其特點是:①禽肉脂肪多存於皮中,因此最好不吃禽類的皮。禽肉含脂肪很少,去皮禽肉和其他肉類相比較,具有低熱量的特點。②某些禽類(如鵝肉、鴨肉、雞翅)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較多,油酸有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雞肉膽固醇的含量稍高一點,鴨肉、鵝肉膽固醇含量低些。③禽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視黃醇),以肝髒最為豐富。此外,禽類含有維生素B以及鐵,也是肝髒含量高,且禽類鐵主要以血紅素鐵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高。
蛋類
各種禽蛋的營養價值都較高。優質蛋白質和卵磷脂是蛋類最突出的特點。
蛋類蛋白質中各種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最為接近,幾乎能全部被人體消化吸收,是天然食物中最理想的優質蛋白質。禽類脂肪主要集中在蛋黃,蛋中的脂肪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容易被人體吸收。蛋黃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腦磷脂和神經鞘磷脂,這些成分都是人腦及神經組織發育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蛋黃中維生素含量豐富,包括所有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蛋黃還富含礦物質,且種類較為齊全。不過蛋黃膽固醇含量較高,不宜過多食用。
乳類
奶中蛋白質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也是優質蛋白質。奶中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是溶解狀態,而且各種礦物質的含量比例比較合適。含鈣量較高。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乳糖,容易消化吸收。全脂奶的脂肪、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含量都較高,對幾種乳類重要營養成分與畜肉進行了比較,供參考。
水產品
魚類蛋白質含量高,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接近,利用率高,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蝦、蟹、貝類蛋白質含量也較高。魚類脂肪含量較低,一般為1%~3%,主要分布在皮下和髒器周圍。魚脂肪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熔點較低,通常呈液態,人體對其消化吸收率為95%左右。海水魚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70%~80%,特別是富含ω-3脂肪酸對健康很有益,多吃魚類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水產品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蝦、貝、蟹等水產品含有非常豐富的鈣質和硒;牡蠣(生蠔)、蟶幹、扇貝中的鋅含量高;蟶子、河蚌、幹墨魚、田螺中的鐵含量最高。
三、蛋白質攝入多少為宜
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各不相同。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蛋白質攝入總熱量應為大約10%,即每天35克左右。中國營養學會製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建議18歲以上成年人蛋白質推薦攝入量(RNI)為每天1.16克每千克體重,老年人為每天1.27克每千克體重(參考書後食物營養數據表列出的各種食物蛋白質含量)。一般來講平日飲食中含有的蛋白質的量已經足夠了,攝入優質蛋白質可以減少蛋白質需求量。普通母乳喂養嬰兒攝入的總熱量中隻有1%來自蛋白質,但他們在出生後6個月體重就可以增長一倍,這是因為母乳質量好,易於吸收的原因。
四、蛋白質補充過多的危害
蛋白質是機體基本的組成成分,而且幾乎所有的機體功能都與蛋白質相關。蛋白質的重要性決定了必須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以維持基本的生命需要。但是當前有人過度推崇高蛋白質、鼓吹補充蛋白質的各種好處,蛋白質真是多多益善嗎?“我的盤子”隻給蛋白質留下近1/4的份額,實際上對此問題已經有了答案,蛋白質補充過多存在如下問題:蛋白質常伴有飽和脂肪酸
遠古狩獵時代,蛋白質來自野生動物,其脂肪隻占5%。這些脂肪中的脂肪酸大部分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因此當時吃野生動物肉,不會引起健康問題。而當今人工馴養的動物脂肪達30%,而且大部分是飽和脂肪酸,因此大量攝入肉類等動物性食物,獲得蛋白質的同時也攝入了過多的飽和脂肪酸。
減少了蔬菜水果的攝入
蔬菜、水果含蛋白質量少,隻注重補充蛋白質自然會減少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同時也就必然減少了膳食纖維、植物化合物和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引起某些重要營養成分的缺乏,降低了機體抗氧化及抗炎能力。
增加腎髒負擔
當人體攝入蛋白質食物的時候,消化係統把它分解成氨基酸、尿素和其他廢物,進入血液循環。腎把尿素從血液中分離出來,然後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如果攝入蛋白質過量,會加重腎的負擔。即使攝入量超過10%~20%,糖尿病、慢性腎病等疾病都會惡化,進而加重腎髒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