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十六字箴言——健康“大盤子”二(1 / 3)

二、運動收益大

體力活動有益於健康、長壽的結論,有些機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不管其生物機製是怎樣的,適量體力活動毫無疑問地能從多方麵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經常步行或做其他運動的人,健康出現問題的概率會大大下降,包括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及各種骨關節疾病。一些研究也表明,運動可以預防乳腺癌和結腸癌,也可能會防止子宮內膜癌、腎癌和食道癌的發生。除了防病以外體力活動還能從多方麵強壯身體。積極的體力活動對於健康的好處在某些方麵甚至超過合理膳食方麵的收益。

三、你該怎樣適量運動

體力活動主要分為2種形式,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抗阻運動)。其中有氧運動是有益於心、肺健康最主要的運動形式,下麵重點介紹有氧運動的各種形式、最佳運動強度、最佳運動頻率(一周內活動次數)及最佳持續時間(一次活動的時間)等。抗阻運動也是不可缺少的,也將做簡單介紹。

有氧運動

1.常見的有氧運動形式

有氧運動可以分為兩類:①周期性運動:有固定的動作周期、運動時不斷重複固定動作的運動,如走、跑、騎車、遊泳、爬樓梯、劃船等。②非周期性運動:沒有固定的動作周期,運動時動作不斷變化的運動,如球類運動、體操、健身操、舞蹈等。

常見的運動形式有如下幾種:

(1)步行及慢跑

步行和慢跑是簡便易行的周期性有氧運動,對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攝氧量效果最好。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2010年我國衛生部將每月的11號定為“步行日”。走路除了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外,同時具有輕度降低血壓、減輕體重、減少空腹胰島素、血脂及體內脂肪含量等作用,對代謝綜合征有很好的控製作用。

現有研究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下降與走路步數和強度成正比。

2008年美國體力活動指南提出,每個人應該逐漸增加行走能力,達到每周5天、每天30分鍾、每分鍾至少100步的頻率為最低目標。除了步行,如果身體條件好,有一定鍛煉基礎,還可以選擇慢跑,以行進中沒有明顯氣喘為宜。戶外跑步會受環境限製,因此跑步機也是不錯的選擇。

(2)騎自行車

因交通擁擠,騎車精神容易緊張,因此,可選擇在車少的時間和運動場內進行,也可在室內使用健身車進行運動(如果健身室太小可能存在缺氧問題)。騎自行車的優點是負荷量容易調整,運動量容易計算。

(3)爬樓梯

爬樓梯相當於垂直健走,好處很多,消耗熱量驚人,爬15分鍾樓梯相當於快步健走30分鍾所燃燒的熱量,對於肥胖、超重者特別有意義。垂直運動不隻是爬樓梯,還包括爬小山丘、有氧踏板等許多運動形式。因爬樓梯一類的運動對膝關節衝擊較大,患增生性關節炎的人應量力而行,以免膝關節損傷加重。

(4)遊泳、乒乓球、籃球、太極拳等喜愛遊泳者可以從事遊泳鍛煉,遊泳可使攝氧量增高。球類運動趣味性高,適合長時間的鍛煉,但應注意鍛煉強度。太極拳動作舒鬆自然,動中有靜,對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尤其適合。

2.有氧運動強度與運動時心率

(1)有氧運動強度與運動收益

多大的活動量對身體健康最有益?這個問題百姓關心,學術界也有爭議,有的專家甚至認為運動量太小隻起安慰作用。現在這個問題有了結論:少量活動有助於身體健康。有學者於2011年8月在線發表在《柳葉刀》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每日15分鍾或每周90分鍾的中強度休閑體力活動,就可以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而且年齡、性別、是否伴有心血管疾病等因素都不影響結果。另一項研究分析了4757位參與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的受訪者提供的數據結果顯示,即便是短時間的輕度運動,比如短時間起身站立或散步,都有助於減小腰圍,降低體內甘油三酯水平,減輕人體的胰島素抵抗,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患癌症的概率也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