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血壓
血壓的基本常識
血壓是血液對於血管的側壓力,我們平常說的血壓是動脈血壓。心髒收縮時產生的血壓叫收縮壓(俗稱“高壓”),心髒舒張時產生的血壓叫舒張壓(俗稱“低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叫脈壓。5%左右的高血壓是一些疾病(比如腎病、腎上腺腫瘤、腎血管狹窄、大動脈炎等)的臨床表現,絕大多數(95%)的高血壓是原因不明的,稱為原發性高血壓。這裏泛指的高血壓就是原發性高血壓。
了解正常血壓值和高血壓的標準值是健康的基本常識。正常血壓值<120/80mmHg(16.0/10.67kpa),意思是說120/80mmHg(16.0/10.67kpa)的血壓已經是不正常了;高血壓定義是血壓≥140/90mmHg(18.65/12.0kpa),就是140/90mmHg(18.65/12.0kpa)的血壓已經是屬於高血壓了。在正常血壓與高血壓之間(120/80mmHg~139/89mmHg即16.0/10.67kpa~18.53/11.87pka)的血壓叫“正常高值”。隻要在此階段積極進行生活方式幹預,並不一定發展成高血壓病,但血壓在正常高值階段已經開始對身體有損害。
高血壓對身體的危害
一些數字決定了血壓是否正常及血壓高到什麼程度,但我們關注血壓值、控製高血壓的意義不僅是數值,而且是要保護高血壓的“靶器官”。高血壓直接損害身體的心、腦、腎以及整個動脈血管,醫生把這些器官稱為高血壓的靶器官。如果高血壓長期不能得到有效控製,必然會引起靶器官嚴重損害:①心室肥厚、心力衰竭;②腦出血、腦梗死;③腎功指標的變化,繼發慢性腎功不全、尿毒症;④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血管狹窄,出現病變血管血供區域缺血性病理改變。
當前有太多的人,不經常測自己的血壓。公眾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製率水平都很低。連我這個心血管醫師也竟是十幾年前檢驗新血壓計時,偶然發現自己是高血壓病人的。像我這樣大意的心內科醫生還真不少,最近一項對國內31個省386家醫院心內科醫師進行的調查,發現有13.1%的醫生本人不知曉自己已患高血壓。專治高血壓的人自己的治療率竟然低於患者,說明認識高血壓的危害、有效地防控高血壓有多難。
1.高血壓與心腦血管疾病
早在1961年美國佛明漢研究隨訪6年的報告首次提出高血壓、血清總膽固醇升高和吸煙是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之後在多個國家進行的大量研究都一致證明了這一結論。隨後美國佛明漢地區又對5209例30~60歲男性進行了16年隨訪研究,發現心力衰竭、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冠心病和間歇性跛行(外周血管病)4種主要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均隨血壓升高而增加。
人人都知道血壓特別高時容易發生腦出血。但近年的研究又一致表明血壓升高時也是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一項非常有名的前瞻性研究(《國際腦卒中研究》)證實80%的腦卒中發病與5種危險因素(高血壓、吸煙、腹部肥胖、飲食、缺少體力活動)有關,其中高血壓因素排在第一位。《國際心髒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死發病也同樣與這5種危險因素有關,不過高血壓的危險性隻排第5位。中國人腦卒中發病率遠高於心肌梗死發病率,而且血壓升高對腦卒中發病影響強度又是西方人群的1.5倍,因而控製血壓預防腦卒中對於國人更為重要。
2.高血壓與糖尿病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與糖尿病有一定關聯。目前同時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發達國家,糖尿病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30%~50%。我國的數值更高,據1994年對19個城市22萬人的調查,糖尿病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55.4%。高血壓並發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礎十分複雜,二者互為因果,可以說互為危險因素。有一些胖人有高血壓、高甘油三酯、高血糖,臨床上稱之為代謝綜合征,高血壓、高血糖可認作代謝綜合征的一部分。代謝綜合征各種病理表現都與胰島素抵抗有關,因此有人說二者發病有“共同土壤”。
“正常高值”並不正常
血壓標準值是人為製定的,也幾經更改,現在幾乎全世界都采用同樣的標準。科研結果發現隨著血壓升高,心血管係統損傷程度加重。我國人群血壓水平從110/75mmHg(14.67/10.0pka,還在正常值範圍)開始,隨著血壓水平升高而心血管發病危險持續增加,與血壓<110/75mmHg(14.67/10.0pka)比較,血壓在正常高值範圍(120/80mmHg~139/89mmHg即16.0/10.67kpa~18.53/11.87pka)時,心血管發病危險增加1倍;血壓在輕度(1級,140/90mmHg~159/99mmHg即18.65/12.0kpa~21.20/13.20pka)高血壓範圍,心血管發病危險則增加2倍。血壓水平對心血管病發病危險的影響是連續的,就是說血壓值雖然高一點,但還沒有達到高血壓標準時患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概率已經開始增加了。
美國多因素幹預(MRFIT)研究顯示,在34萬名35~57歲男性白人中隨訪15年後,發現因血壓升高而造成冠心病意外死亡的總數中,收縮壓在正常高值範圍(120mmHg~139mmHg即16.0~18.53pka)的達31.6%,收縮壓在1級高血壓範圍(140mmHg~159mmHg即18.65~21.20pka)的占42.9%。由此可見,血壓“正常高值”及1級(輕度)高血壓對冠心病進程有重要的負麵影響。
如何幹預早期血壓升高
高血壓發病雖然有遺傳傾向,但更多是生活方式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是預防、治療高血壓的基礎。無論什麼程度的高血壓都應該對不良生活方式進行幹預(非藥物治療),特別是在正常高值時開始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更為重要,在此階段僅限於生活方式的幹預,沒有必要服降壓藥。高血壓幹預措施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麵。
1.限鹽
鈉鹽是原發性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鹽與血壓存在劑量—效應關係。
有個醫學術語“鈉水滯留”,鈉多體內滯留的水就多,水多血管內的血容量就多,這就必然使血壓升高,而且過量的鹽對於心血管有直接損害。我國食鹽攝入量普遍偏高,尤其是北方居民“口重”,攝鹽量更多。血壓波動受鹽攝入量影響大的人,稱為鹽敏感。數據顯示,我國近60%高血壓患者鹽敏感,高血壓家
族史陽性的青少年約40%鹽敏感。因此,高鹽攝入、加之鹽敏感性高是我國高血壓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高血壓指南提出,限鈉大約可使血壓下降2~8mmHg(0.27~1.07pka)。
溫馨提示:在還沒達到高血壓標準(在正常高值階段)或血壓不是很高(1級高血壓)時進行提早幹預,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如鹽攝入量減少一半,每年全球可減少腦卒中、心髒病和慢性腎髒病死亡25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我國高血壓指南都建議每人每天食鹽量不超過6克。北方人每日逐漸減少用鹽量的一半,南方人減少1/3,則基本接近WHO的建議標準。
2.運動
適當運動是非常重要的非藥物降壓方法,一般經過積極運動可降低血壓4~9mmHg(0.53~1.20pka)。早期高血壓病患者可以通過單一的運動療法達到控製血壓的目的,中、晚期患者也可以起到減少抗高血壓藥物使用的作用。
運動防控血壓應以有氧運動為主,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及血壓等具體情況選擇準確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伴有嚴重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明顯心絞痛、心力衰竭或有呼吸係統疾病等的患者不宜運動。中老年人,尤其是沒有運動習慣者,開始的運動量要小,時間不宜過長,應根據病情和體力逐漸增加。
3.合理膳食,注重補充富鉀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糧,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肥肉、動物內髒等)、反式脂肪酸食物和人工加糖食物。合理膳食可使血壓下降8~14mmHg(1.07~1.87pka)。水果、蔬菜等富含鉀的食物對於高血壓患者好處很多。
鈉離子是維持血容量的主要離子,血容量多則高血壓。鉀離子和鈉離子是機體的兩個主要金屬陽離子。從電荷角度人是中性的,因此兩種陽性離子必然是“此消彼長”。凡增加鈉、降低鉀時血壓就升高,反之血壓降低。因此血壓下降主要在於增加鉀能減少體內多餘的鈉。我國膳食中鉀攝入普遍偏少,日本科學家發現多吃富含鉀的蘋果就能降低血壓。另外鉀本身具有調節血壓的功能,使動脈擴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進而降壓。為此,要多食用鉀含量豐富的食物,以增加鉀的攝入量,使食物中鉀與鈉的比例至少保持在1.5∶1的水平。含鉀多的食物很多,比如各種水果、蔬菜、豆類、薯類、菌藻類及一些堅果。
4.減輕體重
控製高血壓,體重指數應控製在24kg/m2以下。如果人群平均體重下降5~10千克,收縮壓可下降5~20mmHg(0.67~2.67kpa)。據研究,高血壓患者體重減少10%,可改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的症狀。鑒於減少內髒脂肪堆積的重要性,《中國高血壓指南2010修訂版》建議男性高血壓病人腰圍應<90厘米,女性<8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