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盤子”——禦病之利器二(3 / 3)

生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血脂也會加重糖尿病病情,二者相互影響,從而加重病情。增高的甘油三酯、LDL-C會在肝髒、肌肉、皮下、腹腔裏堆積起來,還有一部分會變成血遊離脂肪酸。血遊離脂肪酸首先會引起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其次會引起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抑製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促使血糖進一步升高,進而加重糖尿病病情。

血脂異常與肝損傷

肥胖、血脂異常(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其實是一碼事,是代謝綜合征不同的臨床表現。高甘油三酯血症經常伴有脂肪肝,如果肥胖、血脂異常不能得到很好的控製,若再加上飲酒,肝功損害是必然的,最後導致肝硬化。

如何使血脂正常

血脂異常是冠心病、腦梗死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因而調整異常血脂可以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並控製糖尿病的發展。雖然遺傳傾向、年齡、性別對血脂水平有影響,但飲食和生活方式對其有著更密切的關係,可以說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是幹預血脂異常的基礎。

1.應對膽固醇、“壞”膽固醇升高

(1)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

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膽固醇血症的流行與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有關,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如肉、禽、全脂奶、蛋等。因此大量攝入富含飽和脂肪食物可使膽固醇合成增加。《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建議將每日的飽和脂肪酸食物攝入的總熱量限製在7%以內。如果充分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可以降低血液中8%~10%的LDL-C含量。

(2)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

20世紀中葉新的技術使部分氫化油、人造黃油、起酥油等油取代了黃油(奶油)和豬油,這些曾被認為是味美價廉、好保存又有益健康的新植物油產品,卻被發現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是這些年心髒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製和膽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固體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就是反式脂肪酸。我國衛生部規

定從2013年開始食品製造商必須在包裝上標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這說明官方已經非常重視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性了。在反式脂肪酸被完全禁止使用之前,我們至少可以通過避免購買這類產品來保護自己,降低升高的膽固醇。

(3)減少膽固醇攝入

所有的膽固醇都來自動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包括植物油)不含膽固醇。中國營養學會提出健康人膳食膽固醇適宜攝入量(AI)為每天小於300毫克,膽固醇高的人則有更嚴格的限製,按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的建議,他們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應該控製在200毫克以內,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3%~5%。特別應該嚴格限製動物腦、動物的內髒、蛋黃、黃油等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

事實是,對多數人來說,進食的外源性膽固醇對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的影響並不大,並不是吃膽固醇,長膽固醇,即使控製膽固醇攝入完全達到指南標準,也隻能降低高膽固醇者LDL-C的3%~5%,身體自身代謝產生的內源性膽固醇合成與調節是最重要的。正常的肝髒既合成膽固醇,又調解體內的膽固醇水平。當身體工作正常的時候,肝髒本身會通過不斷地自行調節從而阻止LDL-C在血液裏的積存。

當我們食用富含膽固醇食物的時候,小腸隻吸收其中少量的膽固醇,而肝髒的作用也可以減少體內膽固醇合成。富含膽固醇的動物性食物的主要問題是它們同時富含飽和脂肪酸,因此各種動物內髒、肥肉等還是少吃為好。但有些食物雖然含較多的膽固醇,但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卻很少,我們隻要看看食品成分表就會發現鰻魚、鱈魚膽固醇含量較多,但是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多不飽必需脂肪酸DHA、EPA)的含量也高,往往進食後還會使體內的“好”膽固醇(HDL-C)比例升高。

如果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不是很高,就不必嚴格限製攝入這些食物。

(4)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指出每日進食可溶性膳食纖維5~10克,可使LDL-C下降3%~5%。

(5)增加植物固醇攝入

由於在化學結構上植物固醇與膽固醇接近,前者在腸道內與膽固醇競爭,從而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因此,增加植物固醇攝入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和LDL-C(“壞”膽固醇)水平,而不影響血液中的HDL-C(“好”膽固醇)水平。成人每天攝入植物固醇2克,可降低LDL-C6%~15%。

攝入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可以減少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植物固醇還能減少某些癌症(乳腺癌、胃癌等)發病。

植物固醇是植物自然產生的一種化合物,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植物固醇,但含量較高的是植物油類、豆類、堅果類等,至於穀物、水果、蔬菜中植物固醇含量相對較低。適當多吃些富含植物固醇的豆類、堅果類會有好處。

(6)減肥、限製熱量攝入、運動

肥胖者中很多人都伴有膽固醇升高,這是由於導致肥胖的原因也往往引起膽固醇增高。事實證明,減肥的同時也可以降低膽固醇。《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提出成人減輕體重4.5千克可降低LDL-C5%~8%。最容易測出是否熱量攝入過高的方法就是測體重。如果體重增加了,熱量肯定攝入過量了,就應限製食物的攝入量,特別是無營養價值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飽和脂肪酸食物、反式脂肪酸食物和人工加糖食物)。運動降低“壞”膽固醇收益不如飲食控製,但其升高“好”膽固醇收益卻遠遠超過飲食控製。

(7)藥物

通過上述改善生活方式的綜合措施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下降20%~30%。但是如果“壞”膽固醇水平太高了,就得依靠藥物幫忙了。降低膽固醇的藥物很多,這裏隻推薦“××他汀”的藥,簡稱“他汀”類降脂藥,此類藥目前市售的隻有6種,不但降低膽固醇、LDL-C效果確切,而且能改善預後,使病人的壽命延長。該類藥物通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不僅抑製血管粥樣斑塊形成和發展,更重要的是,還穩定斑塊(斑塊不破裂),降低嚴重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因大劑量應用“他汀”類降脂藥有肝損傷風險,極少數情況下會出現骨骼肌受損,故用藥時需注意定時查肝功和肌酸激酶(CK),這兩項指標如有變化要谘詢醫生,如無變化則需要堅持長期服藥。膽固醇值並非越低越好,膽固醇是有用的。研究表明,雖然低膽固醇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較低,但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低卻增加了許多非心髒原因導致死亡的風險。心血管專業對於各種不同程度、類型的心血管疾病製定了降低膽固醇、LDL-C的不同水平達標值,原則是病情越重,達標的水平越低。比如LDL-C低於3.1mmol/L者為正常,但是一般冠心病人LDL-C則應控製<2.6mmol/L。不過在努力達標的同時不要過分降低膽固醇水平。

2.控製甘油三酯重在改善生活方式

甘油三酯增高的人還真是蠻多的。吃喝無節製的人,經常伴有“好”膽固醇水平低、超重、肥胖、糖代謝紊亂、高血壓和脂肪肝,這些都是代謝綜合征的表現。甘油三酯高很容易與食用油膩食物聯想到一起,但很多國外專家更願強調高糖(高碳水化合物)與甘油三酯增高的關係。一切減肥措施都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比如拒絕無營養價值高熱量食物(富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食物,人工加糖食物及烈性酒),多吃全穀糧(粗糧)、蔬菜、水果、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多運動即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合理膳食、多運動對甘油三酯不是很高的人已經足夠了,至多服點深海魚油(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有降低甘油三酯作用)即可,如果甘油三酯嚴重升高就得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非諾貝特等藥。注意降低膽固醇的“他汀”類降脂藥和降低甘油三酯的“貝特”類降脂藥聯合應用,有增加肝髒損傷和骨骼肌受損的風險。

3.“好”膽固醇低怎麼辦

見到血脂化驗單上HDL-C(“好”膽固醇)水平低,有些人根本不在意,殊不知HDL-C值也很重要。單不飽和脂肪酸的補充、適當飲酒和增加體力活動可以比較有效地提高“好”膽固醇水平。多不飽和脂肪酸在降低LDL-C的同時也降低HDL-C,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在降低LDL-C的同時不降低HDL-C,相對升高了HDL-C在總膽固醇中的比例。如果有條件炒菜最好多用橄欖油(油不要過熱),若條件不允許,可常食花生油、芝麻油,也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