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盤子”——禦病之利器三(1 / 3)

四、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血栓兩大主題

心血管係統疾病涉及全身各處動脈,就冠心病來講臨床表現也各異,如心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預防關鍵是抓住兩個方麵:一是控製基本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在長期抗動脈硬化的過程中,防微杜漸,控製疾病的逐漸發展;另一方麵是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防止病情突然惡化危及生命。

心絞痛分好多種,但大致隻有兩類。一種是穩定的,一種是不穩定的。穩定者每次發生心絞痛的誘因、部位、疼痛性質、持續時間、放散、緩解因素等幾乎都是相同的,比如一位病人家住四樓,如果連著上四層樓心絞痛就會發作,幾乎每次回家都會犯病,但如果上兩層休息一陣子,再上兩層,心絞痛就不發作了。穩定者一般沒有迫在眉睫的生命危險,但長期發展後果多是心髒擴大和心力衰竭。如果心絞痛在休息時也犯病,或者疼痛更頻了、更重了、持續時間更長了,或者一個月以內第一次發生心絞痛,都是不穩定心絞痛的表現。

臨床上常見的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等急性、惡性情況稱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此時往往危及生命。

臨床上常聽說:“你這動脈狹窄太重了,不治將來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其實這句話並不確切。實際上多支重度血管狹窄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不一定多,而急性心肌梗死者冠狀動脈也不一定有嚴重狹窄,因為二者的發病機理不一致。穩定的冠心病患者發病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大、管腔狹窄,影響血流的結果;而急性冠脈綜合征(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則是由於粥樣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導致血管腔急性堵塞的結果。

動脈狹窄

勞累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在休息時沒有什麼症狀,一旦活動增加或情緒激動等,使心髒活動增加、心肌需氧量增加,但由於冠血管已經狹窄了不能相應地進一步增加血流量,發生氧供不應求,則出現心絞痛。冠狀動脈狹窄是管壁上形成的動脈粥樣斑塊本身占據管腔空間的結果,而且斑塊一旦形成則很難消退。臨床上緩解心絞痛藥物多從減少心肌耗氧量入手,比如讓心髒少幹點活(跳得慢點、收縮力弱點)、減少心髒工作負擔(回心血量少點、血壓低點)。靠藥物讓血管擴張、增加血流意義不大,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硬化到一定程度很難擴張,至多能改善側支循環,況且到了晚期斑塊鈣化,變得像石頭一樣硬,何談擴張。球囊擴張、安心髒支架、外科旁路架橋手術應該可以短期見效,但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緩解心絞痛、改善症狀能提高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要預防日後不良事件發生,改善預後。防控高血壓、血脂異常、糖代謝異常、吸煙、肥胖、缺少運動和心理壓力等危險因素都能抑製動脈粥樣斑塊生成或發展。抗動脈粥樣硬化就必須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時需配合藥物治療。

這裏強調控製血壓、血脂、血糖、體重等指標性的危險因素都有一定的指標值,達標才能達到目的。①血壓,一般人群控製到<140/90mmHg(18.64~12.0pka)即可,但是穩定性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則應降到<130/80mmHg(17.33~10.67pka)。②與動脈粥樣硬化關係最密切的血脂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穩定性心絞痛患者LDL-C值要求<2.6mmol/L。③空腹血糖要在5.6mmol/L以下,糖耐量實驗、餐後2小時血糖應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要<6.5%,至少也要<7.0%。④體重,量一下你的腰圍,要求男性≤90cm、女性≤85cm。合理膳食、積極運動,努力達標,是戰勝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本。達不了標,再找醫生和藥店幫忙。

對動脈粥樣硬化炎症機製的深入研究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幹預方法,病理學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症過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病理過程的危險因素都參與了動脈血管慢性炎症過程。近來研究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後形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一些調查發現,體內抗氧化水平越低,患冠心病的風險越高。炎症可誘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又可反過來進一步導致動脈內膜的炎症過程。因而我們遠離自由基、適當地補充抗氧化劑可以減少OX-LDL的形成,有助於控製動脈硬化的進程。

血栓形成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造成管腔狹窄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急性冠脈綜合征(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病情發展非常迅速,漸進的動脈粥樣硬化本身進展過程根本解釋不了急性冠脈綜合征病情,而血栓形成是其禍首!血液經過光滑的血管內膜會很順暢地流過,一旦斑塊破裂造成內膜表麵不光滑,就會迅速激活血小板及一係列凝血機製,形成血栓。血栓完全堵塞血管腔,則出現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管腔部分堵塞,引起心肌小的壞死也是心肌梗死(醫生叫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沒有心肌壞死者會發生不穩定心絞痛。

溶栓、疏通血管是醫生的事,但之前防止斑塊破裂則是我們的責任。為什麼斑塊會破裂?是由於斑塊不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核心部分是一些脂質物質,在其外麵覆蓋一層纖維組織的帽。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活動性炎症可使動脈粥樣斑塊的纖維組織外層不穩定(不牢固),使斑塊易於破裂。平時注意補充富含植物化合物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水果、保持平和的心態、維持血壓在正常水平都有抗炎、抗氧化的功能,進而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但最有效的還是“他汀類”降脂藥,該類藥物不僅可以降低LDL-C,防止動脈硬化的進展,更重要的是穩定斑塊,減少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生。這一作用也是基於其抗炎、抗氧化功能。“他汀類”降脂藥的療效已經被許多客觀的、大規模的、隨機(病人是屬於治療組還是對照組全靠機會)、多中心(多國、多家醫院參加)、雙盲(就是醫生和病人都不知用的是真藥還是對照的安慰劑)臨床試驗所證實。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LDL-C達標值要求更高,至少要低於2.07mmol/L。血栓形成始於血小板聚集,長期服用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有顯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