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盤子”——禦病之利器四(1 / 3)

四、血糖高的人如何選擇水果、蔬菜

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具有維護心血管係統健康、減少癌症風險、抗衰老、減肥等功能。但很多人認為水果含糖量高,食用後會影響血糖穩定,其實這是認識誤區。水果中含有的糖分除葡萄糖、果糖、蔗糖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以多糖形式存在,比如果膠等。果膠是膳食纖維,人體對果膠吸收慢,甚至不吸收。因而血糖高的人可以吃水果,不過應該注意自身的血糖水平、水果含糖量、水果的升糖指數,本質就是考慮水果的血糖負荷問題。

注意含糖量

絕大多數蔬菜的含糖量低於10%,糖尿病人一般是不受限的;血糖高的人應首選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於10克的水果;慎重選用含糖量為11~20克的水果、蔬菜;不宜選用含糖量高於20克的水果。注意很多熱帶水果含糖量高、產熱效能高,不適於血糖高者食用。

注意升糖指數

升糖指數(GI)即代表食物所含糖分轉化為血糖的能力,反映的是人進食後,在一定時間內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峰值。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對於糖尿病人很有意義,因為GI低,葡萄糖進入血液後轉化為血糖的速度慢、峰值低,使餐後血糖不至於上升過高、過快,為進行正常糖代謝提供了時間。絕大多數水果都屬於低升糖指數食物,隻有少數水果,如西瓜、熱帶水果(菠蘿、杧果)或水果加工製品,升糖指數偏高。

隻要用量適宜,低升糖指數水果對血糖的影響較小。而且血糖高的人也不是絕對不能吃升糖指數較高的水果,隻是需要更嚴格地控製食用量。在選擇水果時,應盡量選擇含糖量低、升糖指數也較低的水果,例如,櫻桃含糖量非常低(8%)、升糖指數又最低(22),當然對血糖好了。當選其他水果時,應平衡兩項指標。

具體吃法建議

水果的吃法也要講究,不要在進餐後馬上食用,可在兩餐之間(上午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食。水果中含有大量纖維和水分,容易產生飽腹感,多吃水果可以減少飯量。糖尿病病人吃水果雖不需要過於嚴格控製,但也不是越多越好,畢竟水果中都含有糖分。血糖高的人,特別是糖尿病人首先看看自身血糖高低。如果血糖控製較理想,且較平穩,可適量地進食水果;反之,血糖控製不理想、血糖不穩定,則暫時忌吃水果。

第三節肥胖

一、胖不是“發福”

胖曾經是一種生活富足的象征,就是現在以瘦唯美的時代還經常見到胖人拿著體檢表說“就是胖點,身體健康沒問題”,可見還有許多人對肥胖的危害認識不足。其實,肥胖本身是一種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它列入疾病分類名單,超重和肥胖又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在臨床和流行病學調查中,最實用的肥胖測量學指標是體重指數和腰圍。體重指數(BMI)指每平方米體表麵積的重量,簡便的方法就是體重的公斤數(kg)除以身高的米數的平方數(m2),得出的數(kg/m2)就是體重指數,即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2(m2)。世界衛生組織(WHO)擬定的世界標準是體重指數(BMI)≥25kg/m2為超重,體重指數≥30kg/m2為肥胖。但在體重指數水平相同時,黃種人體內的脂肪含量比歐美人高,即使看起來沒那麼胖,也很可能超標了。根據我國人群特點,《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製指南(試行)》製定了如下標準:體重正常者,體重指數範圍為18.5~23.9kg/m2;超重者為24.0~27.9kg/m2;肥胖者≥28kg/m2。為了便於理解,在此舉個計算體重指數的例子:一位先生體重84Kg,身高1.71米,體重指數=84÷(1.71)2=28.7kg/m2,按中國標準為肥胖,按WHO標準屬於超重。

腰圍是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標。中國的標準是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為腹部脂肪蓄積的界限。在此說明一下,新近發表的我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和高血壓指南對腰圍標準做了修正,把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定為腹部脂肪蓄積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