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骨質增生
自行車鏈子用久了,就會磨損、變長、變鬆,這是自然規律。同樣道理,骨質增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衰老”現象。隨著老化,人的脊柱和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會發生退行性改變,使脊柱和關節處於不穩定狀態。機體通過骨質增生、長骨刺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因此,骨質增生現象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性的“修複”機製。
骨質增生開始並無臨床表現,患者隻是在體檢或就診時偶然發現存在骨質增生。隻有當骨質增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增生的骨質累及了神經、血管或者骨質增生造成了局部組織炎症時,才產生臨床症狀。全身任何骨骼都會出現骨質增生現象,膝關節、頸椎、腰椎等是最容易出現症狀的部位。
骨質增生是機體本能的尋求穩定的機製,當骨、關節達到穩定後,骨質增生會自然減緩。發達的肌肉有助於維護骨、關節的穩定。通過訓練增強肌肉力量促進骨關節的穩定是對付骨質增生的良方。平時應腰板挺直,保持腰肌適度緊張,做一些腰肌訓練,增強腰肌力量,會有效地抑製腰椎骨質增生。頸椎骨質增生的病人,骨科醫生常建議做頸部肌肉的阻抗運動,具體方法是:用手掌(或拳)從前、後、兩側推頭部,頭部用力做反向運動,維持頭部直立。阻抗運動是最好的增強肌肉力量的運動,持而久之,頸部的肌肉發達了,頸椎骨質增生的勢頭就會減慢。注意,如果頸椎病人頭暈重,說明椎—基底動脈係統循環出現障礙,千萬不要做大幅度的“米”字運動。因為頭部活動幅度太大,影響頭部供血,有暈倒的危險。仰頭接近頸椎的生理狀態,放風箏、打羽毛球、遊蛙泳、看天花板、睡啤酒瓶子都可以緩解頸椎病症狀,其共同特點都是“仰頭”。低枕,尤其將其墊在項下,保持睡眠時處於“仰頭”狀態,對於緩解頸椎病很有益處。
四、增生性膝關節炎
老年人膝關節疼痛多為增生性關節炎,早期症狀是活動多時(特別是上、下樓梯時)關節疼痛,嚴重時局部出現炎症的紅、腫、熱、痛、不敢動等症狀以及關節腔積液。骨關節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炎症,但又具有炎症的一切特征,稱之骨關節炎還是當之無愧的。自由基在骨關節內過多地堆積是引起各種骨關節疾病的根本原因。自由基的破壞作用出現一係列病理改變,主要是關節軟骨基質和關節滑液成分發生改變。關節麵光滑的軟骨保證了關節靈活地運動,失去了軟骨的彈性和周圍滑液的潤滑作用,軟骨受到磨損,才出現關節疼痛、僵硬,因此保護關節軟骨是關鍵。
老年人關節不好首先要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如上下樓梯、登山、深蹲等活動,因為過度、劇烈的運動會增加關節負荷,造成膝關節受壓、磨損,使病情加重。但這絕對不是限製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適度的運動可以使關節疼痛減輕40%。適當的關節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滲透,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進而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病理進程。適量運動首先要保護關節,覺得局部不舒服了,馬上減少運動量。因為維護關節功能,保證一定的活動量是減肥的基礎。一旦體重下來,關節問題迎刃而解。
飲食控製熱量,為的是減輕體重對關節的壓力。另外均衡飲食,多攝取西藍花、胡蘿卜、菠菜、杧果、木瓜、橘子、紅薯等富含維生素、生物類黃酮等食物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促進運動傷害的複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關節“著涼”常使關節疼痛加重,局部保溫非常重要。北方老人冬天穿棉褲,拿外形不雅換來關節健康太值得了。另外避免潮濕也是必要的。最後說說保健品。我已經堅持服用氨基葡萄糖、軟骨素好多年了,我相信有好處(至少沒有不良反應),但不會立竿見影。推薦氨基葡萄糖的劑量是每天1500毫克,硫酸軟骨素每天1200毫克。
五、骨質疏鬆
老年人測量身高時往往會發現不知不覺比年輕時矮了好幾個厘米,老年人駝背並不罕見,經常有老年人反複骨折,沒有摔倒也骨折,這都是骨質疏鬆在作怪。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女性在絕經以後5~10年,男性在65~70歲以後一般都會出現骨質疏鬆。一般在30~35歲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後骨質就開始丟失。由此可見,要想老時骨頭硬朗,年輕時是就得注意保護自己的骨骼,打下好基礎。
盡管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的一種骨質老化現象,但絕非發生於所有中老年人身上,許多危險因素與骨質疏鬆有關。良好的生活方式並采取一些可靠的措施可以減輕老年人骨質疏鬆的程度。老年人首先應該注意多鍛煉,促進新陳代謝。運動中肌肉收縮、牽拉骨骼會有助於增加骨密度,研究表明,重量、耐力訓練可使骨密度增加3%,而高鈣食物(包括鈣劑補充)僅能使骨密度增加2%。更提倡戶外運動,接受適量的日光照射,進而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有利於鈣的吸收。
飲食方麵,老年人除了多進食一些含鈣、鎂較多的食物外,更要注意少食增加鈣質流失的食物。①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腎髒鈣的流失,喝富含鈣的牛奶最多的幾個西方國家有著最高的骨質疏鬆發病率。肉類等富含蛋白質食物產生大量的酸性代謝產物,機體為了維持酸堿平衡,動員、消耗堿性的骨鈣,這也是主張以素食為主,少食動物性食物的理由之一。②蔬菜、水果是堿性食物,這是我60年代在大學學習生化學就知道的基本知識,為了骨骼的健康也要多吃蔬菜、水果。③可樂類碳酸飲料含有大量的磷酸,磷酸的存在可導致骨骼結構的損害,引起骨質疏鬆。有報道提出,常喝碳酸飲料的青少年發生骨折的危險比同齡人高3倍,常喝可樂類碳酸飲料的女孩更是骨折的“高危人群”。④長期大量喝咖啡,容易造成骨質流失,對於絕經後的婦女來說,可能會增加骨折的威脅,因而,每天喝咖啡不能超過2~3杯。⑤長期、大量地攝入酒精會導致骨量減少、骨脆性增加,使骨折風險性增加,臨床稱為酒精性骨病,因此再次奉勸老年人喝酒限量。⑥有報道,吸煙也會促進骨質疏鬆,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研究人員對29項臨床研究結果綜合分析,結果顯示補充鈣劑可以降低老年人群的骨折風險和骨丟失率及直腸癌的風險。但補鈣片絕不能亂補,芬蘭一項有1萬多名婦女參加的研究表明,補鈣片過多會使冠心病風險升高24%;2013年2月發表的一項38萬美國人參加的研究結果顯示,男性每天補鈣超過1000毫克,心血管死亡率升高。但是無論男性、女性,膳食鈣攝入均與心血管死亡無關。老年人可參考書後食物營養數據表,多吃一些富含鈣的食物是安全的。
目前還沒有治愈骨質疏鬆的有效手段,能做到的隻是預防和減緩病理進程,單純補鈣不能從根本解決骨質疏鬆問題。補充一般維生素D,也隻有預防作用,隻有活性維生素D(阿法骨化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激素替代療法(給絕經婦女雌激素)曾是治療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的首選,但因其不良反應明顯(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膽道疾患、血栓栓塞等風險),不再推薦作為骨質疏鬆症的一線療法,對此醫學界的觀點還沒有完全統一,加服孕激素就能減少患癌風險。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有控製更年期症狀以及輔助補鈣的作用,雖然缺乏足夠的試驗驗證,但起碼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治療藥物除了雌激素、阿法骨化醇之外還有降鈣素、阿侖膦酸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