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拍賣的東王楊秀清手跡,未知真假。
客觀地說,楊秀清擺譜兒,耍威風,倒也不是想把這些將領怎麼樣。也很少真的對這些人做出真刀實槍的處理,更少殺人立威。事實上,他隻是要通過一次次的擺譜兒,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讓大家包括洪秀全,對他都另眼相看,表示尊重甚至崇敬。但他不知道,這樣的滿足感,是會自動降級的,不采取特別措施升級,滿足感就會效益遞減。反過來,受過他折辱的人,心中的不滿和憤怒,卻是隨著他們的地位提升也會跟著提升的。太平天國最高領導層,畢竟隻是一個爆發的農民集團,他們還不懂如何處理彼此間的關係。而主導者楊秀清,通過不間斷地粗暴地張揚自己的權勢,把彼此的關係弄得非常緊張。奇怪的是,對此,他自己居然毫無覺察。
逼封萬歲,是楊秀清把自己架上火爐的最後一道工序。楊秀清的滿足感、榮耀感,在越來越無法滿足的時候,他突發奇想,要跟洪秀全並駕齊驅,同稱萬歲了。洪秀全的處處忍讓,讓楊秀清覺得,即使他提出這樣的要求,洪秀全也隻能答應。因為,天下是他打下來的,而且他實際上就是上帝,這個天國,怎麼可能沒有上帝呢?楊秀清說到底,就是一個粗人,作為一個粗人,如果說他對有膽有識、能幹事、擅長說理的馮雲山還有點信服的話,卻從心底裏看不起洪秀全。這個拜上帝教的理論家,在楊秀清眼裏,一文不值。越是接觸得多,他越是看不起這個天王。這個堂堂的天王,連自己的家事、妻妾紛爭都得他借上帝下凡的名義來調停,怎麼能讓他服氣呢?所以,他會把洪秀全對他的隱忍和退讓,都看成是無能和怯懦。一個步步忍讓,一個得寸進尺。但是,要是說楊秀清就此要“謀朝篡位”,倒也未必。這個農民的王朝,原本就不大講規矩,洪秀全自己是萬歲,又沒做太上皇,而他兒子也是萬歲,一朝兩個萬歲,這樣的事情,在正經王朝是不大可能的,但在這個農民王朝就出現了。既然有兩個萬歲了,再加一個,也無所謂,無非滿足一下楊秀清的虛榮心。這就可以解釋,為何都逼封萬歲了,楊秀清卻跟沒事人一樣,絲毫沒有防範和戒備,不大像一個要篡位的人所為。
然而,楊秀清並不了解洪秀全,畢竟,他不是馮雲山,不是跟他在花縣一起長大的。洪秀全雖然沒有做事之才,也每每臨事而懼,卻絕非沒有性子的老實人。實際上,他的野心比楊秀清還要大。楊秀清是到了這個份上,才想起要做萬歲,而他則是受了點科考的蹭蹬,就發誓要另起爐灶,自己做老大了(盡管起初,隻是一個教門的老大)。由於自打創教以來,具體的事務都是別人來打理,他自己也缺乏這個膽識和耐心,馮雲山死後,他也隻能依靠一幹廣西來的人,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和石達開,尤其是依賴楊秀清,而且這些人也真的打了半個天下。在天京做了天王的他,隻要能坐享其成,人家還尊他為老大,那麼,受點閑氣,他也就忍了。但是,千不該萬不該,楊秀清居然要逼著他封自己為萬歲了,不僅封楊秀清為萬歲,連楊秀清的兒子也是萬歲。一國三萬歲,人家還可以代上帝立言,那麼,到底老大是哪個,不是一清二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