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楊造反,隻是做成一個傳統的格局,創立新教,也無非是古已有之的教門套路。他們內心裏,原來隻是打算關起門來做大王的,在官兵的逼迫之下,才被迫要造反奪天下,即便到了鬧大的地步,也未嚐沒有偏安的打算。多少代,治亂交替,這樣的故事,演了又演,沒什麼稀奇。
但是,這樣一個傳統的故事,卻在一個近代的背景下演出。因此,這個故事裏就有了洋人和洋槍洋炮。
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教,並非基督教。但是,鬧大之後,西方人,尤其是傳教士,卻一廂情願地認為,這是基督教中華歸主的結果,將太平天國的人視為同教的兄弟。各國使節,競相到南京造訪,一些來華闖蕩的西方人,也紛紛進入太平軍,幫助同教的兄弟做事。那個當年不給洪秀全洗禮的傳教士羅孝全,此番也肯屈節來到他昔日的弟子處,看看能幫上什麼忙。在最初的時刻,即使西方人發現了天國宗教的怪異,被要求承認天國才是基督教的中心,要求他們萬國來朝,他們也隻當是玩笑,並沒有當真。在上海的西文報紙,一度也對太平天國稱頌有加。
太平天國的人,也對西方人大有好感,也覺得他們是同教的兄弟。整個太平軍控製的領域,對洋人的態度都十分友好,外國商船,在這個區域出入自如,毫無阻礙,相反在清軍控製區,會遭遇刁難和土匪的襲擊。生絲和茶葉的出口量,在太平天國時期居然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天國的人,對於所有光顧的西洋人,都給予熱情的款待,要什麼好吃的就給什麼好吃的。一時間,來天國區域拜訪、經商的西方人,如過江之鯽,絡繹道上。傳教士、商人、水手、退役的軍人,一下子都對這些腦後沒有了辮子、披頭散發的農民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天國的文書,凡是提到洋字的,沒有任何敵意和反感,除了洋煙。當這些泥腿子接觸到西方的洋槍洋炮的時候,沒有感覺到任何障礙,而是非常親切,拿來就用。而西方人,也樂意賣給他們洋槍洋炮,教他們如何用這些洋玩意。
中國的農民,原本就有很強的實用理性,對於西洋來的玩意,他們從來都是好奇第一。無論輪船、火車還是洋槍洋炮,均是如此。對於這些從來沒見過的洋玩意,一點都不恐懼,隻要發現能用,而且好用,二話不說,拿來就用。現在由於“同教兄弟”的緣故,這些洋玩意就更親切了。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些洋槍洋炮好使,威力巨大。使用了洋槍洋炮的太平軍,打起清軍來,更加得心應手。連淮軍初到上海,也被太平軍動輒幾千杆洋槍一起轟擊,打得狼狽不堪。連早就被清軍遺忘的開花大炮,太平軍也買到了,而且居然在洋人的指導下,使用起來。
西方人筆下的天國的某王和長矛手、火槍手。
英國人筆下的太平軍戰士,手持洋槍,頭發已經被剪短,很像美國牛仔。
所以,太平天國控製區域的西方軍火貿易特別繁盛。從1853年起,這樣的貿易就開始了。上海的洋行商人,通過寧波的船民,一船一船,穿過清軍的封鎖,把洋槍運到鎮江。太平軍的強大需求,哄抬起了洋槍的物價。當時一支前裝的洋槍,成本不過十元,售價不過二十,但賣給太平軍,就可以索價一百元,還供不應求。在上海的外國人,一時間大家都在忙於做軍火貿易,有人甚至說,連傳教士都在用聖物箱子來裝軍火。
所以,太平軍使用洋槍洋炮,要比湘淮軍更早,尋覓洋槍洋炮,更加賣力。有些部隊,比如李秀成和李世賢的部下,裝備洋槍的數量相當多,動輒幾千杆。李秀成的親衛隊,甚至裝備了最先進的裝有來複線的洋槍,射程遠,威力大。性急的太平軍將士,隻要一見到洋人,就要去購買洋槍或者拉去修理損壞的洋槍。太平軍甚至還有過小型的汽船,投奔太平軍的洋槍隊副領隊白齊文和一直忠於太平軍的英國人呤唎就駕駛過這艘汽船。
正在用洋槍射擊的太平軍
至於太平軍將領對於西方物件的愛好,就更普遍了。西方的鍾表,是諸多將領宮室裏必備的擺設,連光學儀器,他們也樂意收藏。有的人,比如李秀成、譚紹光、李世賢等人,據說還收藏了一些西洋的書籍。當然,他們實際上看不懂。